孔鳳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209-02
在音樂欣賞教學上,我曾經也是一臺錄音機,一張口,自我陶醉的在一邊解說,學生跟聽天書似的發呆,一節欣賞課就這樣草草結束了。而今,欣賞課越來越重要了,經過課堂實踐的探索,我逐漸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得原有欣賞教學的現狀有了一些改善。
一、情景導入,做好鋪墊
在欣賞音樂作品的時候,教師自己除了對作品本身有很好的理解,還要了解它的背景,年代,時代特點,甚至于作曲者當時的狀態。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教材欣賞《紫竹調》的時候,我用了音畫結合的方法,先讓學生觀賞江南歡度節日的愉快場面的CAI,然后根據音樂來畫聽后感受的場面,接下來了解一些中國民族打擊樂器,而后觀看民樂現場演奏的畫面。學生積極參與,慢慢去關注音樂的旋律,作品的意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低年級教學時,根據學生年齡特點,以趣味來引導孩子進行欣賞。在《鴨子拌嘴》一課教學時,我以游戲擊鼓傳花作導入進行欣賞前的訓練,接著給學生講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就主動參與到欣賞課中來了。
二、注意聆聽,“靜思”結合
在音樂欣賞課前,我會想辦法讓學生靜下心來。了解作品相關的常識、曲式結構,旋律、節奏和力度會對作品的表達有什么影響等。用精簡、生動的解說來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談及感受。讓學生認真聆聽,仔細思考。在教學四年級《匈牙利舞曲第五號》時,我先讓學生欣賞匈牙利舞曲視頻,了解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變化、旋律變化,感受這一段音樂好像是在做什么,那段音樂表達了什么。學生自由發揮編創,這樣可以使學生對類似的作品有了分析的能力和想象的依據。
三、形式多樣,激發潛力
音樂新課標提出“音樂欣賞教學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讓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打開想象的閘門,采用多種靈活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想象的潛力。
1.自由感受法
在欣賞五年級《森林水車》一課時,樂曲的旋律輕快熱烈,非常具有情境歌曲特色。我先讓學生感受“在早晨的森林中看到了什么?”然后請學生隨著音樂輕輕律動,說出“我看見潺潺的流水,小鳥叫聲打破森林的寂靜,咕嚕咕嚕,水車歡快地轉了起來”的感受。
2.奇妙對比法
在欣賞京劇《紅燈記》時,我先讓學生欣賞京調片斷,再讓學生感受現代京劇特色,這樣學生就會有聽覺上的區分;在交響童話《彼得與狼》中,歌曲以兒童為對象,情境和唱白生動、活潑,適合兒童身心特點。樂曲中有行板1=C 4/4 (5 1. 3 5 6 5. 3 | 5 6 7.ⅰ 5 3 1 2 —b3 3 7 3 3 7 |b3 b7 7. 6 || )樂句節奏跳躍、旋律輕快,弦樂音色明亮就像小彼得在我們面前跳躍。鳥兒清脆、婉轉地啾啾聲是長笛清脆的音色。小鴨子搖搖晃晃滑稽的形象用了低沉的雙簧管,整個樂曲用不同的樂器展示出了不同角色生動的形象,從而讓孩子不知不覺感受到了音樂的節奏,旋律和曲式。
3.暢言討論法
《我是人民小騎兵》教學時,學生感知到大聲的音樂像跑馬,我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從而感受這段旋律的情緒,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因為他們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得到別人的肯定,從而達到在談論后專心聽,在專心聽后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4.律動表演法
在欣賞打擊樂合奏《鴨子拌嘴》時,對于這種沒有旋律,只有節奏,要求學生理解是比較難的。欣賞時,可在初聽作品后,讓學生展開想象力用形體來感知。有模仿鴨子走路搖擺不定的,有模仿鴨子打鬧、拌嘴、拍翅膀的。復聽時,學生把故事情節依據打擊樂的變化把故事表演的更加淋漓盡致,鴨媽媽帶領一群小鴨在池塘中捉蟲,嘻戲。小鴨們通過對故事認知表現的憨態可掬,形象生動。而后,我把打擊樂的表演視頻播放給孩子們觀看時,孩子們知道了這些節奏表演是用小镲、大镲、大鑼、串鈴、木魚,大鼓六件打擊樂器演奏的,從而拓寬了音樂素養。
通過教師有意識地組織和安排欣賞體驗活動,學生能體驗參與和創造音樂帶來的成功與快樂,在欣賞教學中,只要我們音樂教師以大膽革新、勇于探索的教學模式,認真聆聽音樂主體,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最終會使更多的孩子感受藝術教育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潔.聲樂律動,心隨我動——論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黃河之聲,2016(10):37.
[2]李雪蓮.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科技資訊,2015(27):170-171.
[3]明月輝.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學周刊,2014(05):221.
[4]杜靜文.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率的策略探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3(0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