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韓寶國 王曉燕
【摘要】在“互聯網+”背景下,跨境電商以成為我國增強外貿核心競爭力、促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目前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仍然較薄弱,本文通過對跨境電商人才的能力需求與傳統商貿人才培養對標,提出產學合作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跨境電商人才 產學合作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252-02
隨著移動電商的快速發展,電商顯現著移動化、平臺化、O2O化、個性化、云服務化、大數據化的發展趨勢。但大部分企業看不清跨境電商的本質,搞不懂跨境電商的經營模式,甚至沒有相應的經營人才。2017年,跨境電商人才缺口依然巨大,運營、推廣銷售、綜合型高級管理是企業最迫切需要的人才。
而目前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有以下問題:
1)跨境電商教學功能單一,電商知識分散。
2)缺少跨境電商環境體驗,教師和學生電商實操經驗不足。
3)注重跨境電商運營技巧,忽視經營管控。
4)注重初級運營操作,忽視管理與升級。
因此以企業實踐為導向,產學合作聯合培養電商人才代表當前教學發展的趨勢。通過研究“互聯網+”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為跨境電商企業培養并輸送“互聯網+”時代所需要的管理人才:既有國際與國內貿易專業技能,又同時具備電商平臺運營能力,管理能力及規劃能力。
1.“互聯網+”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能力需求與傳統商貿人才培養對標
上圖顯示跨境電商人才能力即藍色五邊形需要依次匹配“外文能力、國際貿易能力、電子商務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綜合職業能力”,而目前根據目前普遍的國際貿易、市場營銷、經濟信息分析等商貿專業群的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側重與課時劃分,我們可以看到紅色框所代表的國際貿易較欠缺“綜合職業素養、市場營銷能力和電子商務能力”;綠色框所代表的市場營銷專業和紫色框所代表的經濟信息專業所培養的能力比較集中,學生并沒有被有意識的培養跨境電商所需要的各方面能力。
2.產學合作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財貿學院2018年5月與金蝶軟件有限公司共建“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共建基地”。通過金蝶電子商務實訓整體方案,即金蝶O2O電商教學系統、金蝶電商實訓管理平臺、金蝶電商教學資源系統和金蝶電商校企合作模塊四大部分,形式一個電商教學、電商實訓、電商實戰、電商就業和創業的生態系統和人才培養模式。
3.產學合作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將形成的成果
3.1構建跨境電商專業實訓課程體系
跨境電商專業實訓課程體系貫穿企業電商經營全流程,內容覆蓋自建商城、模擬市場、全網營銷、物流配送、財務管理、經營分析等全模塊,并將電商業務場景搬進校園,通過仿真環境實操電商經營全過程,培養學生電商的運營能力、銷售能力、管控能力、規劃能力及電商創業能力等,使學生成為應用型、復合型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
跨境電商專業實訓課程體系由低年級到高年級可分為四個層次:基礎理論和實訓、專業實訓、綜合實訓、企業實訓和頂崗實習。
具體來說,本部分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1)教學資源設計:運用金蝶軟件公司E云教學平臺。E云教學管理平臺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基于WEB2.0與云技術的新型教學管理平臺,整個平臺采用SOA架構,能精細化支持電子商務等多個專業的教學與考務管理,同時平臺構建基于云應用的云教學模式。
教學軟件云端化:教學所用的軟件采用云端布署模式,可隨時隨地打開應用,不再受制于實驗室的場地限制。
教學終端智能化:采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臺式機等多種設備接入,智能終端的接入使得教學隨時隨地成為可能。
教學資源云在線:教學資源采用云在線調用方式,可隨時隨地打開查閱,開展教學;并可隨時上傳共享教學資源。
教學知識微課化:教學課程不再采用大段枯燥的視頻模式,而依據知識點采用5-10分鐘的微課,充分利用碎片化學習時間。
教學互動開放化:提供互動交流平臺,借助云之家等協作工具,與老師學生互動討論問題,分享學習經驗。
2)教學方法設計:金蝶電商實訓管理平臺采用競爭模式,以老師設置競爭的市場環境為背景,由學生組建電商團隊,從開展市場競單、網絡廣告投入、網絡營銷等,仿真實操電商市場經營過程,并配套教學管理系統,對學生實操教學效果進行全程管理。
3)教學評價設計:金蝶電商資源管理系統即E云教學管理平臺,平臺由教學管理系統和理論考試系統組成,這兩個子系統既可以獨立存在又能夠相輔相成的完成整個教務管理與考試功能,能夠很好地協作教師深入開展ERP應用教學,提供教師管理考核點、考核分數、訓練方向的后臺配置功能。
3.2培養實踐型師資
教師可依托金蝶的實施項目,和金蝶的實施顧問一起,進入到企業中,在企業管理信息化實施項目中進行鍛煉。一方面借助項目實施的過程,深入了解企業的管理模式、業務流程、行業特點,另一方面借助實訓教學深入了解和掌握金蝶的ERP產品,強化軟件產品與管理實踐的結合。
在項目實施鍛煉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將企業的業務管理、信息化實施的過程等進行提煉和總結,轉化成教學的案例,豐富教學案例庫,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能力。
3.3開發實踐教學課程和教材
教師結合已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及金蝶顧問豐富的管理實踐經驗和管理案例,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深度,共同合作開發實踐教學課程和教材。
3.4搭建學生實習平臺
金蝶有大量的企業客戶群,這些客戶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業務環節,以及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都有大量的實習和鍛煉的機會。學生在項目實施中,可被引薦到企業中,讓他們通過實踐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
4.結束語
由于跨境電商企業的工作環節、從業人員的業務知識和技能要求等比以前傳統業務涉及面更加綜合廣泛,高校必須精準把握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態勢和人才需求,搭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政、校、行、企”四位一體產學合作發展平臺和匹配人才培養模式,向社會輸出符合“互聯網+”背景下,滿足企業所需的能夠運營、推廣銷售、綜合型高級管理跨境電商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軍成、秦艷麗.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徑——以青島濱海學院為例[J].時代教育,2017(05):165
[2]平萍.“互聯網+雙創”背景下高校跨境電商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7(23):29-31
作者簡介:
周婷(1982.5-),女,漢族,廣東廣州人,碩士,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韓寶國(1973.12-),男,漢族,廣東廣州人,博士,研究方向:信息技術與經濟發展。
王曉燕(1978.11-),女,漢族,博士,研究方向:經濟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