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靜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中華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的道德、文化思想和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同時擁有一套中華傳統造物體系?!敖浭乐掠谩彼枷胱钤缈梢宰匪莸较惹氐乃枷爰摇鬃拥膶W說(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明末清初時發展到了鼎盛。
首先是功能主義原則和設計的民主思想的探究。在明末清初之時,伴隨著“經世致用”的思想,實用主義在造物活動中成為首要的目的,在這個時期迅速發展起來,造物設計也開始更加看重所造器物的實用性,就是所謂的功能主義與民主思想。例如,漢代時期的長信宮燈,既防止了空氣污染,又實現了與美的統一,被稱為“中華第一燈”。不僅具有鑒賞性,還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實現了實用與美觀的協調統一,展現了別具一格的藝術構思與高超的技藝。長信宮燈主要體現了它的功能美,功能主義為核心的中華傳統造物理念強調設計的民主性、系統性和科學性。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一書中的第一句話就提出“天覆地載,物數號萬……”就是強調人與自然之間必須協調合作,通過自然開發出對人有用的器物,對整個的造物活動的過程來說,需要選取合適的材料來制作出成品?!疤烊撕弦弧睆娬{設計的系統性。
系統性是我國中華傳統造物的重要造物理念,在《考工記》中的生動描述,如《天工開物》中,在造物的整個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分工,并且明確相互聯系與上下之間的協調,不僅反映器物過程中的比例、功能、形式燈的合理周到的安排,更體現整個造物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分工與合作。
在中華傳統文化理念中,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人與自然是生命的共同體,我們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并不是去征服自然,我們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有節制地使用自然帶給我們的“福利”?!爸破魃邢蟆本褪歉嬖V我們應當遵循自然的規律,順應自然。在老子的“活”性中得以體現,就像我們的“衣食住行”等都是可再生資源,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理念。
“以人為本”,在造物的活動中著重于普通的人民群眾,“造物”設計應當與人息息相關,體現了在那個時期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級的理解和關注。
合理地利用資源、人與自然平等,更加強調“天人合一”,在整個造物活動中的系統性、規范性與協調性。
“經世”是指“經國濟世”強調的是要有遠大的抱負,“致用”是學用結合,強調理論聯系實踐。以黃宗羲為代表的明末清初提倡的“經世致用”傳統思想,就是要學習對現實生活中有用的東西,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活學活用而不是空談。
在中華傳統造物思想理念中,“經世致用”首先是指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新媒體作為媒介進行傳播,用電視、網站等傳播正確的思想,用文字或者用視頻、照片等方式來宣傳一些正能量,對自己以及他人有意義的事情。
在我看來,影像可作為新媒體對世人展示的一種媒介方式進行傳播。人類文明的各個領域都布滿了攝影的蹤跡,在媒介傳播的領域,攝影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它也傳播著一種力量與價值標準,真實地反映著生活和事件。影像具有一種力量,就像尼克·厄特在1972年的越南戰爭中拍攝的《逃避美國凝固汽油彈的孩子們》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當時它登在了美國《紐約時報》上,成了轟動一時的話題,這張照片真實地揭示了戰爭所帶來的殘酷,后來被認為這張照片使越南戰爭提前半年結束,在這半年的時間里,可以避免多少傷亡,這正是這張照片的價值所在。
在中華傳統造物思想體系里,要時刻以人為本,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我們必須要適應自然、順應自然與尊重自然,遵循發展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遵循客觀的規律,在合理的造物基礎上將傳統的設計智慧凝結于造物的理念當中。
“經世致用”思想所帶來的關注現實,注重實效,學問須有益于國事,有著歷史的進步與積極意義。當然,影像通過媒介來進行傳播,使社會現狀浮現在人們的面前,揭示攝影者對人文的關懷與反映內心的不滿,使之進行傳播,使現狀得以緩和或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