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霞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0)
高職教育中,興趣教學是教師亙古不變的教學手段,特別是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決定其思維方式、性格特點、文化層次的不同,有效的教學模式能夠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課堂教學工作的施行奠定基礎。例如:高職田徑教學中,過于單調、枯燥和乏味的教學內容,使田徑技術動作機械化和僵化,如何做好高職田徑教學模式的改變,儼然成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焦點。
首先,提高學生技能把控能力。演示法即為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通過實物教具、現代化教學方式對其動作予以示范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在高職田徑教學中,演示法的融合,能夠更為直觀的演示田徑技術動作,便于學生深入思考各技術要領,以此在模仿技術動作的情況下,強化對其的記憶和掌握。例如:傳統田徑教學中,教師僅依據口述技術要領的方式,使學生難以對其產生思維定式,而演示法融合,具有直觀、準確性的特點,對學生思維加以引導,預防錯誤動作的出現。
其次,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依據教學實踐結果可知,高職田徑教學中演示法的融入,能夠在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的同時,提高其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辨別能力。相較于其它運動,田徑運動娛樂性相對較差,過于枯燥和乏味的教學課堂,使學生逐漸滋生厭煩心理,而有效且合理的多媒體教學、現代信息技術演示教學,能夠以生動性、多角度的層面,將田徑運動直觀展現在學生視野中,營造更為愉悅的教學氛圍。
新課程理念的逐漸深化,促使高職體育教學事業得以快速發展,特別是在高職田徑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和綜合性學習目標,儼然成為田徑教學的首要目的。但是,由于高職田徑教學內容、方式和課堂過于枯燥,雖作為體育教學的組成核心,但卻從學生體質測評數據中可知,高職田徑教學呈現停滯不前的狀態。即提高田徑教學質量、增強學生體質,成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
例如:在彎道跑田徑教學中,教師可在授課前提出“彎道跑、直線跑”間的區別,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對其予以思考、觀察;以分組練習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手變化、腿變化、整體協調性的把控;再通過教師動作要領的示范,要求學生對課堂予以總結,以便更為準確的回答課前問題。該種教學模式的施行,能夠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和興趣的同時,使之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
優秀的田徑教師,不僅要保證自身專業技能的扎實性,還應具備較強的分析和觀察能力,特別是在非常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現狀及學習問題的分析總結,融合變形對比教學模式,使之可在強化動作要領記憶的同時,起到動作定型的效果。例如:在加速跑田徑教學中,教師可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每組兩名學生,通過邁大步和正常加速跑的方式,施行對比演示。通過演示結果可知,邁大步加速跑不僅速度較慢,且動作不協調,使學生更為直觀的感悟擺臂在加速跑田徑運動中的地位。再如:教師可借助前傾加速跑、直立加速跑間的對比,使學生準確意識到前傾跑運動中腿部力量的作用。通過該種教學模式的施行,既可強化學生對田徑技術要領的把控,還可預防錯誤動作的滋生,以便養成正確的運動習慣[2]。
對于田徑運動而言,技術動作呈現結構單一、形式固定、速度快的特點。常規情況下,全套田徑動作完成時間在15s以內,而走跑類運動時間則更短,則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教師技術動作師范的難度。對此,教師可借助現代化教學模式的融合,通過慢動作回放的方式,輔之旁白指導,使學生更為直觀的體會技術動作對田徑運動的意義。例如:多媒體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對相關教學視頻、資料、圖片的收集,以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方式,便于課堂演示教學。不僅可簡化教學難點,還可有利于學生對多元化田徑知識的掌握[3]。
對于高職體育教學而言,是以提高學生體質為目標,輔之體育動作的學習、體育精神的培養,使之更好達到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目的。對此,筆者建議高職田徑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側重“以人為本”教學模式的融合,即在倡導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按照學生個體間的差距,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其能夠全面提高學生自主意識。特別是在演示法教學中,教師更應將學生需求放于首位,通過對學生特點的思考,融合針對性教學措施,最大限度上選擇和教學內容相吻合的題材、話題和資源,以便能夠在激發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學生田徑教學的參與度。
綜上所述,田徑教學作為高職體育教學的組成核心,有效的田徑教學模式,能夠在增強學生運動技能的同時,提高其體質和意志品質。對此,高職院校應做好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通過現代化教學模式的融入,如演示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荊碩.演示法在高職田徑教學中應用的思考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4):261-261.
[2]鄒蕾.演示法在高職田徑教學中應用的思考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4(12):106-107,9.
[3]花蕾.演示法在高職田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運動,2017(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