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丹
(西安汽車科技職業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高校學生干部在班級管理中扮演著聯絡員、信息員、管理員、安全員等重要角色,是輔導員工作中的得力助手,是同學眼里的楷模,是校園社團活動中的有效組織者。班干部的選拔與培養,是輔導員培養人才環節中的典型人物之一,也是輔導員管理水平的具體結果呈現。因此,建立健全班干部培養機制,有效的將激勵與懲罰相提并用,有利于班干部的成長。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目前采用的是以專職輔導員管理為主,教師教輔人員管理為輔,其主體責任和工作任務落腳點在輔導員身上。但學生管理工作片段化、冗長而復雜、精確具體卻又很難出成果。這使得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面臨巨大的思想壓力,還凸顯不出業務水平和能力。盡管多年來一直強調學生自覺自悟,然而實現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在高職院校還是較為困難的。因此,在組建班集體之后的第一件事—選拔和培養班干部則成為輔導員第一個要解決的事,不僅有利于維護班級的穩定和正常運轉,同時也減輕了輔導員的工作負擔。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通常都有一批團結在輔導員身邊的班團骨干核心隊伍,他們是帶動全班同學實現集體發展目標的核心,是凝聚班級力量的一面旗幟,更是班集體精神面貌的風向標。
班干部的培養是一個漫長又有成就感的過程,能成功被選拔為班干部,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雖然不差,但想要成為出類拔萃的班級骨干,輔導員必須要制定合理的獎懲措施,要在班干部的行為養成、意志磨練、實踐鍛煉等環節下功夫,將班干部的使用與培養結合起來,獎勵與懲罰結合起來,讓班干部學習中體驗收獲與挫折,在經驗的獲取過程中提升管理能力,最終成為輔導員的左膀右臂。
首先:樹立服務觀念。班干部要樹立吃苦在前,榮譽在后的服務意識。工作中擺正姿態,切莫打官腔,遇事就退,有利就沖。
其次:自律性強。身為班干部,首先要以身示范,嚴以律己。不管是學業上,還是生活作風習慣上,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力爭模范,勇爭前茅。
第三:學會有效溝通。班干部是老師和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樞紐站,班級日常事務的管理、信息的上傳下達、班級活動策劃等通常通過這個樞紐來實現。只有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方能實現有效的溝通。不假傳信息、不散播謠言,語言務實而又不失靈活,務虛又不失嚴肅。
良好班風對學生社會化發展提供多方面的有利條件,而良好班風的形成直接取決于一個堅定有力的班級領導班子。班干部的培養過程中既不能一味的偏袒和縱容,寵溺和寬恕,不能因為他的特殊身份而沒有原則性,班集體的建立離不開制度化的管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工作中激勵肯定不可或缺,但如有違規不妥之處,必要的懲罰和鞭策必不可少。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現提出幾點措施:
(一)處罰從嚴。結合《學生手冊》制定行之有效的班規,從日常管理著手,從班干部自身抓起,以點帶面,再要求普通學生的時候,只有嚴格要求班干部,使他們出于高起點,才能到達高標準。在違規問題上(比如:成績掛科、遲到早退、打架斗毆等),先抓班干部典型,嚴懲不貸,決不縱容。
(二)獎勵從寬。班干部在班級成長過程中付出了比普通學生更多的努力,犧牲個人時間和經歷,甚至包含委屈,受夾板氣,既不能怒懟學生,也不能惹惱老師。通常舍個人利益,成全集體利益。在困難面前趕往強沖、樂于奉獻、不要抱怨。獎勵要及時有效,范圍要寬泛,不拘泥于大事件。不管是精神上的表揚還是物質上的獎勵,都是對學生干部工作的肯定和贊賞,能激勵今后有效的為班集體服務。
(三)學業與實踐并重。學生的首要任務是抓好學習,班干部是學生中的一份子,學習成績是第一卡尺,不能只重實踐活動,荒廢學習成績。很多班干部只要期末就逢考必亂,慌不擇路,最后被淘汰出局。培養優秀的班干部,既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更不能忽視或遺忘,抓緊他們的學習習慣養成,工作之余抽出時間來查漏補缺。
(四)素質與能力并存。班干部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清晰的思維能力、組織策劃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一個人的某些能力先天條件較好,稍加培養成長很快進步很大,但內在素質的高低會顯露于個人的行為表現、性格品質上。輔導員在使用班干部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班干部辦事能力強,但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這就需要輔導員多加點撥和培養,在充分肯定能力的同時給予表揚,更要敢于糾錯,敢于批評指正,最終培養出合格且優秀的班干部。
(五)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科學、完備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學生干部的發展很重要。對班干部的評價不能只停留在某一部分,班干部評價應該側重于發展性評價,應該對學生的進步進行科學、積極的評價。要讓他們受到自身努力工作的價值與意義,從而在班級管理中更加自信,在學習和生活中將自身的優點和能力發揮到最大化。
(六)成立工作監督小組。在班級設立班干部管理監督小組,小組成員要定期對班干部的管理工作進行檢查,對管理人員的不當管理行為予以民主評議,不合理之處要及時改正。
[1]楊洪志.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提升及學生干部培養的途徑[J].遼寧高職學報,2016(7).
[2]保云.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培養途徑和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