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媛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逐漸向服務型過渡,并向現代化邁進,其中公共管理的職能也更加突出。對于公共管理專業而言,也得到相應的推廣與發展。然而,由于受到傳統因素的影響,使得公共管理人才培養現狀并不理想,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并積極推進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新的創新與發展。
當前很多高校在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環節中普遍存在著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設置較為單一化,知識構建缺乏合理性,從而使得整體人才培養效果并不理想。一些高校在教學和課程方面往往會受到傳統因素的影響,教學觀念存在落后性,以及在培養目標以及教育目標方面認識不夠完善。例如在教學內容和課程方面和管理學以及政治學專業設置較為相似,唯獨區別在于添加了公共管理相關的幾門課程,而教學的重心則是傾向于行政管理人才的培養,并不是政府公共部門需要的人才培養,并脫離了人才培養的實際目標與要求。還有,在教學過程中,過于理論化教學,存在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的情況,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所欠缺,沒有體現出該專業的實際特色,缺乏與時代以及社會發展的結合。
對于公共管理專業而言,指的是以社會學、管理學為前提,包含法學、經濟學等多方面的交叉性學科,因而需要完善的師資力量來支持與保障。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高校在公共管理專業方面師資力量并不完善,缺乏優秀的專業人才。因為我國在社會學以及管理學等方面發展比較晚,并使得當前公共管理專業的很多教師是來自經濟學、政治學等專業,而在社會學以及管理學層面相對較少,尤其對于很多地方院校出現一些困境,以及發生“一課難開”的狀況。以及關于公共管理專業還需要一定的實踐能力,需要多元型教師。然而,當前多元型教師較為欠缺,并影響了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發展。
目前,公共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普遍出現單一以及缺乏創新性的狀況,太過于局限性。在實際教學的環節中,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教學模式太過于固定,往往以理論教學為核心,缺乏教學的進一步深入與拓展延伸。由于教學方法的單調,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影響,以及讓教學氛圍變得枯燥與壓抑,并影響了整體的教學效果。很多時候教師在公共管理專業教學時案例的方式運用比較多,而情境教學以及實驗教學等不夠深入,并極少使用,甚至沒有運用到先進的教學設備,使得教學平臺不夠完善。
就目前來看,我國的公共管理專業還處在初期發展時期,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拓展。在社會新形勢下,對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時,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是必然的要求,并有著現實價值。一方面,迎合了國家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以及能夠彰顯出高校專業的特色。對于高校而言,既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又要培養多方面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并迎合我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其中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有著重要的時代和現實意義,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明確高校專業培養定位,實現多元化建設與發展。
關于公共管理專業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需要與實際相結合,把握專業發展趨勢,并逐漸完善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模式,實現創新教學。首先,學校應該建立完善的教學體系以及合理的課程設置,增加一些應用型較強的課程,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其次,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突破傳統觀念的限制,建立完善人才培養策略。以及全面認識我國政府管理的變化與發展,了解國內外公共管理學的發展以及成果,并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教學。
教師作為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元素,應該提高對師資力量建設的重視,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應該積極引進優秀的專業教師,推動師資建設。以及通過培訓以及出國考察學習等機會,完善教師對公共管理專業的認識,及時更新教學觀念與方式,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以及健全相應的制度,加強師德建設,并實現專業化教學。
在公共管理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環節中,創新實踐教學是必不可少的內容,需要增強相應的重視。創新實踐迎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有助于彰顯高校的專業特色。相關高校應該積極抓住實踐教學的重點,并與公共管理專業特點進行密切結合。通過實踐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孫友祥,楊杏蓉.基于社會需求視角的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與對策[J].當代繼續教育,2014,32(06):82-86.
[2]祝天智.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公共精神塑造[J].大學(學術版),2014(04):21-25+16.
[3]鄭石明.挑戰與出路: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探析[J].大學教育科學,2012(05):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