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卞長生
筆架山村李老漢,年老體衰,有兩個兒子,都已成家另過,兩年前老伴去世,李老漢每月輪換在兩個兒子家吃飯。上個月,在大兒子柱子家吃飯,截止日期了,第二天,準備去二兒子順子家,可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就在柱子家,多呆了一天。這個月,在順子家多吃一天飯,才對等。
今天,在順子家要吃飯的時候,李老漢說:不行,我得走。順子媳婦說:您到哪兒去啊?去柱子家。順子媳婦說:爹,不是說好了,在這里多吃一天嗎?李老漢揮揮手,說:不吃了,不吃了,瞧我這記性。您看,這天陰沉下來了,您這不是要挨澆嗎?沒事,趁著雨還未下,我得走。順子媳婦沒辦法,她知道李老漢的脾氣,說一不二,要走,就遂著老人的意吧。
順子的兒子大勇放學回來了,此時,李老漢已經走了將近半個小時,外面下起雨來。大勇不見爺爺,對母親說:媽媽,我爺爺怎么沒在啊。你爺爺去大伯家里了。
什么時間走的?大勇說。
估計現在已經到了。
媽媽,外面雨這樣大,您怎么能讓爺爺去大伯家,不是要挨澆嗎?
爺爺走的時候,只是天有點陰,還沒下雨,我看著表,掐著時間,算計過,爺爺騎著小三輪車走的,估計在尚未下雨的時候,已經到了大伯家,爺爺不會挨澆。
媽媽,您不知道吧,我聽有走那條路的同學說了,爺爺去大伯家的那條路,有一處為建過路涵洞,掘開了,走不通了。繞行的路,里程遠不說,還很不好走,估計爺爺現在也不見得到大伯家。
那怎么辦呢?
我去找回來。您不要忘了,您兒子可是學校長跑冠軍。大勇把鞋脫掉,在泥濘的路上狂奔,果然在路上見到爺爺,李老漢被孫子大勇叫回來了。大勇一不作二不休,又去了大伯家。
因大勇大伯和爺爺說好了的,伯母就照著大伯的意思,準備爺爺的飯菜,伯母早早把冰箱里魚肉海產品取出,做了幾個新鮮菜。每次,爺爺都是騎著三輪車過去,要是來得早,就到村里的老人墻,找老哥幾個嘮嗑,到日升中天時,各自回家。老人墻,小學校一段圍墻外面的平地,那里地勢平坦,向陽,老人們喜歡聚集到那兒曬太陽。伯母做好飯以后,到那里去找,沒見爺爺來,心里焦急。
大勇問伯母,我爺爺上月在伯母家多吃一天,爺爺在我家吃飯昨天整整一個月,今天,在我家吃才對等啊。伯母說:大勇,上次爺爺多吃的那天,不是趕上下雨,走不了嗎,這屬天留。上次爺爺吃完飯,我們對爺爺說了,這天忽略不計,到下月,還是按原定的日子輪。
大勇說:伯母,原來是這樣。今天也是下雨,同樣,也應在我家吃,這也是天留。
伯母說:大勇,你看,我們把菜都給爺爺做好了。大勇說:伯母,這好辦,我把有特色那兩個菜,給爺爺帶上。
家里準備的,加上從伯母家里帶來的,看著桌子上豐盛飯菜,李老漢感慨道:我兒子兒媳孝順,孫子大勇更沒的說,村人常說隔輩親,一點兒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