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霜霜 歐陽建軍
(池州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安徽 池州 247100)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生活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開始注重健康和特色飲食,追求情調與愜意的生活,也使甜品市場在現今作為健康并且政策支持的朝陽產業形勢下更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甜品產業在中國各大大城市較為普及,但多數地區普及仍有不足。所以本產品使甜點造型與動漫周邊產品設計進行巧妙結合,以發揮其多樣性優勢,制作出具有中國元素的甜品造型設計,并促進產品的推廣和動漫產業的穩步發展。最終在宣傳產品的同時,以繼承并發揚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內涵。
隨著經濟、文化的不斷繁榮與發展,甜品早已成為健康、時尚的代名詞。本文主要以中式甜品為例,進行了調查、研究、設計與制作。
隨著消費者對甜品認識的加深及城市冷鏈系統的逐漸完善,該甜品市場內的消費需求在不斷的快速增加。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吃”已經不僅僅是為了吃得飽,已經過渡到追求情調和愜意的生活。傳統行業永遠都不會過時,甜品作為現代休閑時尚美食的代表,也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收和喜愛。豐富的甜品造型樣式,越來越可愛或清新或高雅或獨特,但是能夠作為紀念且具有設計元素的甜品實物設計卻很少,這也是本文所研究和最終制作的意義所在。
“動漫周邊產品”是“動漫”的再創造,是通過把人們所喜愛的動畫角色制作成實物的再次“收益”,“動漫周邊產品”近幾年在我國發展更加迅猛,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動畫作為生活壓力的調味劑,僅中國13億人口,就算取之一半,其可持續發展前景可想而知。而我本次,就“中國傳統式甜點”為例作為主題,對“動漫”、“動漫周邊產品”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甜品”,進行調查、了解與研究。動漫周邊也是動畫、漫畫的一種延伸,同樣也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滿足人們在思想上的需求。
甜品繼小巧精美的傳統古典甜點之后,繼續不斷地吸取豐富的文化內容,加之不斷地改革創新,甜品樣式、類型發展之優秀,令人為之贊嘆。動漫周邊產品是以某市場為載體,使周邊的潛在資源進行再創造。運用動漫周邊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多樣性,配合甜點美食的發展前景以及現有的經典甜品造型,取其根本與設計理念進行再創造,使動漫設計實體造型與國內甜品文化進行銜接,創造出更具設計元素的甜品類動漫周邊產品,使廣大群眾喜歡。
推廣與制作相輔相成,首先對本產品進行推廣,了解市場上對本產品的市場需求和大眾的熱點度,在制作成品之前預估此產品所存在的產品問題和價值意義提煉其精華,制作優秀且受廣大群眾所歡迎的產品。
此產品制作方式,主要以中式甜點元素(代表)為基本創作理念來制作甜品周邊實物。以健康、綠色為基本理念(特色與創新是運用甜點文化、甜點造型及結合簡單的動漫角色設計原型,以實物的形式,面向具有活力的青少年群體,用健康、向上的動漫造型引導消費,促進消費)。
運用繪本、宣傳冊、包裝設計等類形式(確立以中國傳統元素為主,進行繪制設計和宣傳推廣,中國甜品行業源遠流長,追溯以往,其食品工藝造型都獨具特色,造型精美,如桂花糕,黃色方形狀,印有紅色桂花。可用于產品包裝,使用圖畫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附著于載體上,更直觀的了解甜品行業。在對甜品造型與動漫周邊相結合中,在宣傳甜品文化及本產品的同時,也帶動動漫周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制作成冊。
借四季節氣、月份、氣候的冷暖(如中秋節、元旦、冬至、夏等),(運用階段、多樣的宣傳方式根據不同的氣候、節日、年份的特性,運用布偶縫制、毛線纏繞、陶瓷燒刻等方式進行實品制作。“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如是九月中旬,既為白露,氣溫下降,天氣轉涼。既已,推出以暖色調(給人以溫暖)及相關造型設計的產品,進行推陳出新,再創新高,對受眾群體的心理進行引導,以促進市場推廣消費)原有的傳統文化為設計理念。
制作創新性甜品造型。運用五谷、編織、可塑性橡皮泥等素材,制作出具有特定主題性的設計實物系列產品(其他素材:四季的鮮花、傳統節日的代表性元素等素材)。逢中國傳統節假日近兩幾日,推出系列甜品周邊產品,并且定期不斷更新,創立自身特色的產品品牌。
隨著經濟發展,帶動的甜品產業,結合動漫周邊的廣闊市場,運用所學到的專業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確定繪畫設計稿以進行實物制作。
運用手冊、產品包裝、掛飾等周邊產品的實物造型進行產品實物展示,體現中式甜品豐厚的文化底蘊與動漫周邊產品的廣闊市場。其帶入的中國文化的設計理念在能夠跟隨大眾喜好的同時,可以進一步的傳達出更具有藝術特色的甜品造型設計,希望能夠完成本產品促進中國傳統甜品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初衷和它在市場中所存在的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
[1]畢圣囡.中國動漫周邊發展之我見[J].新西部(下半月),2009(03).
[2]湯小穎,吳羚翎.動畫創作中的傳統與顛覆[J].包裝世界,2009(08).
[3]趙利軍.甜品糕點的包裝設計及創意定位[J].中國包裝工業,2013(14).
[4]熊元,阿細.甜品里的秘密[J].21世紀商業評論,2014(16).
[5]陳犁野.動畫色彩設計探究[J].美術大觀,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