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丹鳳
(寧波大紅鷹學院,浙江 寧波 315175)
近年來,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日漸增多,抑郁癥、焦慮癥、強迫癥、躁狂癥等癥狀被診斷出來。很多大學生高中時期就被診斷患上抑郁癥。心理問題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及人際交往有重大影響。因此,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環境心理學是專門研究環境對心理影響的科學。環境對人的心理影響確實很大,比如,當我們到一個地方用餐時會先觀察其環境,去快餐店吃飯客人會不知不覺加快用餐速度,但當去咖啡店喝咖啡,舒緩的音樂會讓客人輕松地在里面坐幾個小時。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網絡環境環境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也是有重大影響的。
家庭教育在大學生的人格塑造和性格培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學生部分出現心理問題是源于原生家庭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氛圍和家庭經濟狀況等。
A學生家長從小灌輸學生這樣的觀念: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三倍犯人;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即使最親近的家人也不可以依賴;其教育方式也是暴力教育,做錯事情會嚴厲懲罰。導致學生養成火爆脾氣,遇事不順心就特別煩躁;其人際關系較一般。由此可見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子女的一生是特別關鍵的。
B學生的家庭氛圍較冷淡,父母關系不和睦,對學生的成長沒有附以關懷,學生沒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心理自卑;在學習上不自信,不敢上講臺表達自己;在生活中不敢跟朋友及室友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求,日積月累的在心中堆積情緒,會突然爆發,造成暫時的精神癲狂。所以父母之間的和諧關系及對子女的關愛,對學生的性格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C學生來自于經濟欠發達的北方農村,到經濟富裕的南方上大學,面對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看見室友名牌穿著、使用高端手機、名牌化妝品等,內心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特別在家里遭遇到突發的意外后,學生感覺到父母供自己上學不易,昂貴的學費為家里增添了負擔,出于內心的不忍,選擇輟學或棄學,影響一生的發展。
宿舍作為大學生在校的一個重要活動場所,充滿矛盾的宿舍環境會使宿舍成員逃離宿舍。大部分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涉及到了宿舍人際關系問題。
D學生不注重個人衛生,比較邋遢,在宿舍因為個人衛生習慣差,不洗澡、頭發油膩等各種行為使得室友們每天要噴空氣清新劑。老師多次面談后,依舊我行我素。聯系家長了解情況,通過側面勸說也是徒勞無功。個人生活習慣差造成室友之間摩擦糾紛不斷,人際關系緊張,阻礙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E學生宿舍內室友來自五湖四海,南北差異較大,剛接觸時由于新鮮,相處融洽。一段時間后,生活習慣、個人性格、處事行為大不同;宿舍成員組成的小組團隊學習分工合作不明確,各種矛盾摩擦衍生,開始吵鬧,甚至延伸到班級,因為一件小事在眾同學面前吵架。宿舍矛盾問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現代技術的日益發展使得網絡環境的多面化和復雜化,包羅萬象的網絡深深吸引著大學生的駐足。大學生對網絡最普遍的認知是:網購、玩游戲。同時網絡陷阱與詐騙讓一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F學生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好,羨慕嫉妒室友拿高端手機,穿新款球鞋,于是向網貸平臺借款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結果利息越滾越大,為還債拆東墻補西墻,結果被多個催債人催貸。被逼無奈下,學生只能休學或退學,更甚者,家人還不起巨額的貸款只能宣布學生死亡,讓其改名換姓以新身份生存。網貸像毒品,一旦沾染上,對自己及家人朋友都是一種極大的危險。
G學生來自西南農村,家庭貧困,室友來自較富裕的家庭。室友們經常購買名牌化妝品、奢侈包包及衣服、開豪車等。該生為了追求時尚,通過淘寶、京東等平臺利用螞蟻花唄、分期付款等進行網上購物。超前消費的方式滿足了一時的虛榮心,但當面對巨額債務時,心理承受沉重壓力。不僅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也對其未來的社會信用造成一定影響。
現在大部分學生心理問題源于原生家庭的教育,缺乏對孩子的關心。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首先要重視對大學生的引導和教育,從小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交友觀、處世觀;其次要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父母間的相處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格,所以在和諧有愛的家庭氛
圍里會培養出高情商且積極樂觀的孩子;此外,要從小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錢財觀,不善妒,不虛榮;合理滿足孩子對事物的需求,并善于調控自己的情緒,遇事保持鎮定,不慌亂。如此,在一路陪護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方能不斷建固孩子的心理。
大學生在宿舍學習生活的時間占據大學生活一半,宿舍環境的質量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方面起著重大作用。首先,針對因地域文化而產生矛盾的宿舍,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在開放多元的文化社會里要相互尊重。通過舉辦地域文化的活動與競賽,讓學生了解多元文化的趣味性,建立和諧相處的室友友誼;其次,獨生子女家庭長大的孩子,個性較鮮明,特立獨行。不注重個人衛生習慣的、追求時尚前衛的、堅持個人主義的行為,在宿舍中跟其她人相處,容易遭到排斥。面對此類學生,學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及時介入,通過各種心理關懷讓學生表達形成此種另類行為的原因,對癥下藥方可融化宿舍的矛盾;另外,學校要利用各種網絡平臺讓學生自由表達內心想法,派專門人員負責管理,及時針對宿舍矛盾處理,真正實現“以生為本,服務學生”的理念。
高校大學生深受網貸的荼毒,首先國家政府要加大對網貸平臺的審查力度,規范網絡貸款機制,加強對不良網貸的清查及取締,從源頭上降低網絡貸款平臺的不規范性;其次地方各級政府要督促各地警方及時嚴查不良網貸平臺,受騙學生報警后總是得到類似的回復:“這種網貸平臺不好查,都是國外的賬號等等”,放縱的態度只會加大不良網貸平臺的囂張氣焰,讓更多的學生落入陷阱。
高校首先要頻繁開展一些關于網貸知識、超前消費等講座,讓學生通過講座清楚了解非法騙子的手段,從思想上提高大學生的防范意識;其次要舉辦一些活動,在活動中讓大學生切實體驗感受網貸后、超前消費后一時興奮的心理,但當要還大筆錢時失魂落魄的心情,只有當真實體驗后才能了解其中危害。
現如今家長都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教育學生,特別遠離家鄉去外地上學的學生,父母更是無暇顧及。所以家長首先要起到教育的職責,經常給孩子打電話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并給予精神上的關愛,了解各方面的發展與表現,及時遏制大學生網貸、超前消費的念頭;其次,大學生自己一人在外地求學,父母也要顧及孩子內心孤獨的感受,盡量報喜不報憂,有些困難家庭的學生接到父母電話說家中突然發生變故,但還是會支持學生上大學,這樣的話語讓學生內心升起休學、退學的想法,結果及早地遠離學校開始打工賺錢養家的生活,這對他們來講何其殘忍?
大學生成長的環境至關重要,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與變化,家庭父母關愛、學校老師管理、國家政府監管需要并駕齊驅,多管齊下,共同為大學生的健康心理發展保駕護航。同時大學生本人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性格,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管控好自己,安全、健康、理性消費;多學習了解信息,提高自辨能力。
參考文獻:
[1]修穩君,張俊.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探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5(04):76-79.
[2]李倩倩,李琳,皇白雪.“網貸”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動機剖析及對策[J].新西部,2017(16):98-99+95.
[3]李玲,黃艷蘋.成長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特征的影響[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2,9(0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