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蓮
(衢州學院,浙江 衢州 324000)
學生社團一種存在于高校中的社會實體,在引導學生適應社會、傳承校園文化、推進和諧校園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生社團的組織運作包括組織制度的建立、組織沖突的協調、運行機制的健全、運作過程的調控等。
本次研究以衢州學院在校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了解高校社團運作現狀,并參照帕森斯的AGIL功能分析模型對學生社團組織從組織資源動員與獲取、組織目標設定與實現、組織制度結構、組織文化適應與調試四個維度進行運作分析。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75份,回收率為93.75%。回收問卷中無效問卷16份,問卷有效率為95.73%。
組織資源是組織擁有的,或者可以直接控制和運用的各種要素,包括人力資源、關系資源、物質資源等。其中,人力資源是指社團成員所蘊藏的知識、能力、技能以及他們的協作力和創造力;關系資源是指社團組織與其他組織的聯系;物質資源是指社團運行所必需的經費和物質支持。而學生社團組織資源的獲取是社團活動得以實施的核心,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的獲取(社團成員的招募)和物質資源的獲取(經費支持)兩個方面。通過分析發現,學生加入社團的方式中自愿報名的占69.6%,同學推薦和社團成員宣講招募占30.4%,說明學生對對社團的認可程度高;活動經費來自收取會費的占32.9%,學校撥款的占13.9%,說明大部分社團在活動經費上主要來自收取會費,活動經費的構成需多元化。
組織目標是組織開展各項活動的依據和動力。學生社團成立之初都會通過對社團內外部環境的分析,社團總體目標的確立,總體目標的分解和協調這三個步驟來確定社團組織目標。而學生社團實現組織目標的外在表現形式則為社團活動,這些活動立足于校園,尋求沖出校園的影響力來塑造社團形象。通過分析發現,38%的學生抱著提高職業技能,為就業做準備的目的加入社團,這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理性選擇;64.6%的社團基本實現了社團組織目標。
社團章程即社團組織制度結構的體現,這種組織制度可能是自發性生成的或繼承而來。社團章程在為社團活動提供約束性作用的同時,其本身的合法性也為社團組織提供合法性。社團章程作用的發揮來源于社團成員對章程的理解與信守。通過對社團組織制度結構的考察發現,64.6%的社團有社團章程和財務管理制度,70.9%的社團有年度工作計劃,63.5%的社團有年度工作報告,大部分社團都有合理的制度架構。
社團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活動空間,以校園精神文化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社團成員對社團文化的適應是以校園文化作為背景的,社團文化是校園文化的載體和多元性的體現,社團活動是校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門,它們對繁榮校園文化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社團文化的特色決定著社團在校園中的生命力,在體現校園文化的同時更應注重自身文化的保持和發揚。
1.增強社團成員的角色認同感。社團運作的好壞,一方面來自組織制度結構的健全與否,即社團成員對本社團的制度規范的認識;另一方面來自成員的向心力與互動關系,即社團人對成員關系的認同。因此,要增強社團人對自身角色和社團文化的認同。
2.改善社團干部領導方法。根據豪斯的途徑目標理論主張,作為一個領導者,社團干部的主要任務并非凡事親力親為,而是要設定團體的目標,然后站在輔助者的地位去激勵成員、排除障礙、協助溝通,促進社團有效運作,支持社團成員自身發展。
1.社團與校園文化互為主體的建構。社團是詮釋與發展、執行校園文化政策的主要團體,學生社團的活動可以呈現校園文化,學生社團即具有校園文化的主體性。校園文化內涵是緊扣教育主題的,社團活動作為學習的另一場域,兩者共享教育意涵。
2.顧客導向的服務管理。新公共管理帶給具有校園公共行政部門性質的學生事務部門和學生自治團體在功能上最大的啟示就是采用顧客導向的行政服務和成就激勵措施。因此,學生事務部門應結合學生自治的機制,創造制度性的社團成就激勵措施來鼓勵社團或社員的發展和奉獻。
參考文獻:
[1]李莎.高校學生社團運作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10.02.
[2]洪泉湖.從行政管理的理論觀點談學生社團組織的運作[C].林至善.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臺北市:東吳課外活動組,2003:253-264.
[3]曾建元.行政管理學的主要理論觀點對學生社團組織運作的啟示[C].林至善.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臺北市:東吳課外活動組,2003:265-276.
[4]張志偉,等.河北省普通高校學生類體育社團的運作模式[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