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瑤
(齊齊哈爾理工職業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2)
目前旅游管理專業已經成為高職教育的熱門專業之一。為了更好地開展旅游管理專業教學,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高職應抓住教育事業改革的機遇,結合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材等內容,實現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的創新,確保在夯實學生理論知識基礎的同時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職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發展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
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主要工作方向是為游客、旅游企業公司服務。這也就意味著旅游管理人才不僅掌握基本的技能知識,更要具有較高的交際能力、應變能力、溝通能力等。但目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教育并不能實現這一目標。其人才培養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課程設置問題。在大多數高職院校中,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課程內容與市場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并不一致,這就造成了學生無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在就業上。且傳統的文化基礎、專業理論、專業實踐等課程的重點在于理論知識,忽略了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二是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無明顯優勢。市場對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是具有實踐能力、從業經驗。但高職人才培養偏重于理論知識,無法保證學生在畢業后得到就業優勢。三是實踐教學無法落實。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實踐培養需要一定的硬件條件和教學環境。但大部分高職院校既沒有針對性的實踐基地,也沒有提升實踐課程的比重。
結合我國旅游行業發展狀況,不難發現在培養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時應注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并盡量依據崗位需求強化知識與技能的針對性。若要實現崗位需求與人才培養的對接,就要合理設置課程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首先,構建課程體系的首要任務就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在一起。在理論知識模塊強化學生對旅游管理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在實踐模塊重點培養學生應用理論知識的實踐能力。其次,相比于其它專業,旅游管理專業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要求非常高。同時,對學生的情商要求也非常高。綜上兩點,高職院校在構建課程體系時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例如設定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為一體的課程體系。在學生一年級時,就開設公開課,如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英文、計算機等課程強化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開設語言、計算機等強化學生的知識技能。在學生二年級時開設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如旅游經濟學、旅游法規等,確保學生在掌握旅游服務基礎知識上,掌握更多的旅游技能、管理技能。在學生三年級時,強化實訓課程的設置。通過校內外實訓、學生實習等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旅游市場需求,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總的來說,在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高職院校應以理論知識教學為基礎,實踐教學為支撐,在鞏固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還應強化實踐教學。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之所以在市場上無明顯優勢,就是因為其職業能力較弱。因此,在旅游管理專業中,高職院校應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并根據市場需求重點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旅游管理工作,才能以其較強的職業能力獲得企業的認可。
從市場需求來看,旅游管理人才不僅要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從這一點來看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時,應盡可能地實現學習、實踐的融合,在教學中落實這一目標。比如采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高職院校還應當重視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應用。如在校內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為學生創建一個模擬實訓室,從而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總的來說,高職院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時應結合市場需求,創設具有特色的專業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
就目前來看,大多數高職院校在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仍存在許多不足。如實踐教學設施的不足、教學過程偏重理論知識、專業實習時間不足、實踐教學方式落后等。鑒于此,高職院校在創新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時,應強化實踐教學,并結合現有的教學條件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比如采用產、學、研結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一方面,高職院校要積極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基地。在此過程中,并積極引進校外人才擔任學生實訓指導教師。
綜上所述,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有利于明確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優化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最重要的是能夠強化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就業能力的培養。鑒于此,高職院校應當重視結合市場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從多個方面出發創新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從而進一步提高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效率,并推動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戈衡.基于行業需求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10):242-244.
[2]鮑潤華.淺議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形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5(24):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