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龍
(大同市建筑設計院,山西 大同 037000)
政工人員是事業單位思政教育的組織者和執行者,政工隊伍的整體素質直接決定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在事業單位運作中,通常具有鮮明的公益性,其收入來源大多依靠國家的專享撥款。而在職能與業務上,也集中在教育、文化以及衛生等方面,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旦事業單位的政工效果不理想,就會導致單位的管理服務能力受到嚴重的制約,難以為社會提供有效地指導。可見,在現階段的事業單位運作中對政工隊伍建設進行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政工教育是事業單位黨政建設的重要手段,在思政教育過程中能夠將黨的政策和方針傳達給基層的職工。為了響應“兩手抓,兩手都過硬”的號召,事業單位就必須加強政工隊伍建設,尤其是提高政工干部的管理水平。在保障事業單位發展的基礎上,提高職工的思想覺悟來保證單位的黨性。其次,隨著社會特色社會主義內容的不斷豐富,對政工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政工干部在教育過程中因循守舊,以過往的理論來開展工作,就會導致職工對問題認識不全面,決策就會有失偏頗。最后,思政教育理論對于提高事業單位職工的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政工干部利用從實踐中抽象總結出的思政內容,來指導職工的生產生活,從而使事業單位取得更長遠的發展。
在目前的事業單位思政教育中,由于理論知識的缺失和滯后,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究其原因,是政工干部的自身能力不足,教育內容滿足不了當下的工作需要。在行業內,部分政工干部和政工師不具備相應的能力,只是通過短期的培訓就趕鴨子上架。在實際的崗位上就顯得知識不足,遇到職工的思想問題就會束手無策。而且,事業單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負擔較重,政工干部往往疲于應付,而沒有充足地時間來提升自己。這就導致政工人員對于新的理念知之甚少,尤其是時下的熱點問題與工作方向,缺乏清楚的認識很可能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謬誤。思政教育工作要結合時代的特點以及事業單位的具體情況而定,部分政工人員在教育中一味進行生搬硬套,最終也往往事倍功半。
政工隊伍面臨巨大的人才缺口也是制約政工教育效果的因素之一,缺乏專業人才的支持逐漸使政工隊伍結構失衡,陷入了老齡化的困境。隨著90后、95后青年走上工作崗位,他們更希望從事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對于枯燥的思政教育工作自然是敬而遠之。政工隊伍長期得不到新鮮血液的補充,就使隊伍的年齡結構出現了老齡化問題。而這些老職工對于新時期的特征了解不充分,同時學習能力也比較差,思政教育內容逐漸固化流于形式。此外,事業單位在進行人才招聘時,也往往對專業技術人員有著較大的需求,忽略了政工教育的傳承。部分政工人員在教育內容和方式的應用上十分陳舊,導致思政教育內容單一同時效率也普遍較低。而老齡職工與青年職工思想意識和三觀有著較大的區別,在教育過程中就把握不準問題的關鍵。
事業單位要想加強政工隊伍建設,首先就必須先提高政工人員的素質。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部分事業單位出現了差額撥款和自主經營的現象,這就要求單位在生產中必須保證效率。同時為了適應現代化體制管理,事業單位也需要精簡人員來優化企業內部結構。這就要求政工教育一方面要保證職工的崗位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來提供管理服務。筆者建議,事業單位定期組織政工干部進行培訓,以最新的思政內容和教育理念來提高他們的工作水平。其次,還可以讓政工人員進入優秀的事業單位學習考察,并結合自身單位的特點來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
前文也曾提到,事業單位政工隊伍老齡化現象嚴重過剩,人才長期得不到有效地擴充。針對這一問題,事業單位就應該在招賢納士的過程中,吸引思政教育人才。首先,在事業單位內部轉變青年職工對政工崗位的固有觀念,讓他們意識到政工教育的重要性。同時也讓部分職工能夠參與到思政教育工作中,采取輪崗的方式讓職工在崗位上換位思考,從而培養他們參與政工的興趣。而對于目前在崗的政工干部,事業單位也應該使他們更貼近年輕人的思想。在工作中廣泛的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和網絡軟件來進行輿論宣傳工作,以更新穎的工作形式來改善人才結構失衡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使思政教育更符合當下的時代特征,促進事業單位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濤.新時期背景下加強事業單位政工隊伍素質建設的必要性及實施途徑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2):48.
[2]高勇.事業單位政工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及實施途徑[J].中文信息,2017(06):252.
[3]張乃慧.事業單位政工隊伍建設的必要性及實施途徑[J].東方企業文化,2015(04):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