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高級中學 陸永剛
高中數學作為義務教育之后基礎教育的最終階段,需要對學生的培養進行合理準確的定位,更能體現學生的階段特征,應“具有基礎性、選擇性和發展性”。雖然目前已經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做出了相應的改進與提高,但在教學中依然普遍性地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對于這些失誤與傳統教學進行深入剖析,并結合教學實際,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提出一些解決方案,并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目的。
學生作為課堂參與知識接受的主體,應該作為課堂中最值得關注的對象。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往往存在老師講得激情四射,下面的學生卻毫無反應的尷尬現象。學生似乎已經習慣了他們作為看客的角色,而非切實的課堂參與者。即便有個別學生愿意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并對老師的問題思考做出回應,但永遠只是一小部分同學,不能代表整體的課堂情況。學生在這種被動的情況下也容易喪失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與信心,教師也無法從中得到及時的教學反饋,從而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如此一來,課堂效率就會降低。另外,教師還往往具有一些典型的錯誤的課堂互動,比如對學生嚴苛要求,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無論對錯,沒有對學生思考的成果進行適度的鼓勵與表揚,而是吹毛求疵地從中挑剔錯誤與不合理的地方。如此一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會由于害怕受打擊與批評而降低,同時,這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的提高,反而助長了其厭學的心理。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應注意對其進行調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既需要關注人人,同時也要尊重個體差異性,尊重不同的人,關注不同的人。這里體現了課堂層次性,正視學生的差異,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的發展,從而提高整體的課堂效率。教師應該對課堂內容的結構進行合理的設計,并針對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方法建議。從基礎著手,關注學生的接受度,通過測試或者作業的形式,形成及時的課堂反饋,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的逐步創新,多媒體教學等高端硬件設施逐步進入課堂,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在教學評價體制中,基礎設施以及教學中使用的硬件設備往往更容易受到關注,部分高中過度關注教學設備的投入,而忽略了軟實力的提高與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對學生的長遠發展與個人成長是不利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合理使用硬件設備,提升自身軟實力,將兩者有機結合,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除了硬件措施之外,課本與板書同樣值得重視。學生在聆聽老師講課時,不應該局限于投影的觀看,更需要與高中數學課本相結合,關注課本上的內容,更好地學習知識。另外,過度使用投影等硬件設施,在上課時對于老師確實提供了便利,但對于學生而言,當學生需要回顧之前的內容時,沒有板書的幫助會更加困難,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自己進行記錄,對知識的自我消化能力也有待提高。
教師同時也應該關注合理運用硬件設施,使得課堂內容以更加生動具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例如對超級畫板的應用,GeoGebra作為一個動態幾何軟件,可以提供向量、線段、直線、多邊形、圓錐曲線、函數的繪制,并且在繪制后可以對屬性加以改變,這就使得難以表述準確的數學概念或者函數在畫板上表述得清晰明了,同時也節省了教師需要在黑板上畫圖,為學生展示圖像的時間。以高中數學中的重難點:空間幾何體內切球與外接球為例,教師在用板書進行演示時不夠精準,而且由于板面局限,學生無法更為直觀地理解。用幾何畫板來演示,設計流程復雜,而且不能起到清晰明了,讓學生便于理解的效果。超級畫板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直觀感受空間幾何體與球的位置關系的可能,從而形成了一種更為清晰明了的理解記憶,在對空間幾何進行計算時更為便捷,這里就體現了硬件設施教學的優勢,可以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需要對課堂狀況進行及時的反思,把教育重心放在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其素養與能力方面。提倡獨立思考與交流協作相結合,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在高中數學中,教師往往由于高考等壓力存在著功利性思想,著重于成績的提高,忽略了學生學習能力與方法的改善提高。針對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著重強調,及時與學生進行互動溝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學生的建議與思考,從而在不打斷課程計劃的前提下,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節奏,針對個體差異,允許自學等情況。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這一方面的知識時,要注重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同樣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教師也需要對整體的教學計劃與方案做出反思,讓高效課堂助力學生的成長與成才。
總而言之,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探索,而非依照常規,按照日常的教學慣性與習慣來進行教學,盡力使得每一節數學課的效果最大化,不斷思考,不斷創新,積極尋找提高課堂效率的新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能力水平,對課堂計劃進行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希望以上方法能為各位同仁提供借鑒,從而更好地實現高中數學教育的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