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附屬小學 陸 菲
問題是激發學生數學思維的媒介,也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催化劑。數學這門科目對學生邏輯思維有較高的要求,教師不能被傳統教學觀念所局限,要選擇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水平。教師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創建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培養問題意識的平臺,使得他們敢問、樂問、會問,逐步建立完善的數學學習框架。
在傳統數學教學中,錯誤的師生關系是限制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原因,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進行理論內容講述,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使得他們在充滿限制的學習環境中對數學探究產生了抵觸心理,更不要說激發學生的提問熱情。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是轉變教學觀念,扭轉本末倒置的課堂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提問氛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減少了對他們數學思維的限制,能主動挖掘數學知識的潛在內涵,進而提出針對性問題。教師要適當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用合適的語言和行為將親切的感覺傳遞給他們,以朋友的身份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壓力,有效激發他們提問的勇氣,一起完成數學知識點的探究任務。
例如在進行《小數乘法》這個章節的教學時,我會重視良好提問氛圍的創建。在正式教學之前,我會走進學生群體,通過溝通交流了解他們對整數乘法的掌握程度。接著我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出本堂課的學習任務:掌握數學乘法計算技巧,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完成學習目標。在自由化的氛圍下,學生會主動發散數學思維,并且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有哪些共同點?小數相乘應如何確定小數點位置?這些問題都是對“小數乘法”知識點的深入挖掘,這時候我會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相關內容的探究。良好提問氛圍的有效構建改變了學生課堂學習態度,他們會積極地說出探究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完成問題解答,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情境教學法是當下小學數學課堂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它為課堂模式優化提供了不竭動力。情境教學法的作用較為突出,它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點具體化、形象化,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同時增加了課堂趣味性,有助于學生數學興趣的激發。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情境的創建使得學生樂問,從多個角度激發他們的提問積極性。問題情境創建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如使用多媒體設備將數學知識以圖片和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將問題情境變得充滿樂趣,進而激發學生的提問熱情;又如將生活素材融入問題情境中,將數學課堂同生活實際串聯起來,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對生活的重要意義,主動提出數學問題,提高自身數學能力。教師要不斷完善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建方法,逐漸改變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使得他們樂問、敢問,完成問題意識培養目標。
例如在進行《多邊形面積》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時,我會通過問題情境的創建激發學生提問積極性。我會先搜集生活中常見的多邊形物體,如跳跳棋棋盤、六芒星等,將其作為情境創建基礎。接著我會將這些物體在課堂中進行展示,創建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問題意識培養效率。由于數學課堂中充滿了生活氣息,學生會主動挖掘多邊形面積計算的相關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受到情境影響,樂于說出自己面臨的問題,和同學交流,一起解答。最后,我會提出探究問題:五邊形、六邊形等圖形是否有其他方法進行面積計算?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二次探究,借此再次調動學生提問積極性,高效完成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任務。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過程,只通過課堂40分鐘時間的教學是很難完成的,因此適當拓展延伸十分必要。教師可以借助評價優化學生質疑能力,引導他們釋放天性,激發挑戰權威的熱情,這樣才能將問題意識對學生數學能力成功的促進作用最大化。教師可以延長數學答案確定時間,并且將確定答案的權利交給學生,調動他們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對數學答案做出多次探究,讓他們以提問的方式表達內心想法,有效提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效果。
例如在完成了《三角形》的教學后,我會給學生布置課外探究任務:給出幾組數據,探究每組數據是否可以組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任務實際上考查的是學生對“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性質的掌握程度。我不會直接公布答案,而是要求學生相互傳閱,通過自身質疑能力的發揮發現其他同學給出答案中的錯誤之處,并且及時給出評價。學生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對三角形知識點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同時也明確了自身質疑能力優化對數學學習的積極作用,他們會有意識地學習提問技巧,完善質疑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明確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重要性。教師要打破固化的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多樣化數學學習平臺,幫助他們建立提問的信心,同時掌握提問技巧,保證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的有效性。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數學核心素養優化的基本要求,促進了他們未來生活的學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