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高級中學 陸建進
隨著新時代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應試教育的弊端逐漸顯露,素質教育應運而生并如火如荼地開展。我國教育由原來單純地追求成績轉為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數學作為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基礎學科,其核心素養更是引起教育者的重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把握數學核心素養的命脈,對實現個人、社會價值均有促進作用。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其中漢字是其重要傳承。數學是抽象與具體的完美融合,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交融。數學語言將人類文明代代相傳,語言是數學素養的核心。學生能否把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并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和解釋,用數學語言敘述概念、定理等,均是其能力高低的體現。故教師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需要關注語言的培養。讓學生發現數學語言之美,賞析數學語言之美,品味數學語言之美。
例如,在講解函數的定義時,雖然學生在初中就以y=kx+b,y=ax2+bx+c定義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但受限于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接受知識能力,此種定義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更高的知識需求。高中從集合對應的觀點定義函數,兩個非空數集,,對,都存在唯一的y∈B與之相對應,則稱f:為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記作y=f(x)。此種函數定義法簡潔明了,涵蓋范圍廣。第一,這兩個集合必須是數集且非空;第二,集合B中有數與之對應且只有唯一一個與之對應,即對應關系。函數定義不可多字、少字,每個字詞都是經過反復推敲打磨總結出來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應時刻留意語言美在數學上的體現并學以致用。
好奇心是學習的內驅力,是學習各科的持久的引路人。如何讓學生因好奇心引起對學習的注意,以愉悅的心情探究知識,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最終提升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這些問題都需要教師深思。雖然素質教育理念早已提出,但在落實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多種新型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等流于形式實施。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依舊在課堂上占據著半壁江山,因此核心素養下建構高效課堂尤為迫切。
首先,觀念轉變。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轉變陳舊觀念,將課堂歸還學生,充當好引路人。其次,增強自身業務水平,提供扣人心弦的教學設計。從學生身心特點、學習關注點、學習偏好等方面綜合衡量,設計出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教學設計,實現高效教學。將融入數學思想、方法、情感的教學活動代入課堂,調動學生興趣,引發好奇心,使他們密切感受數學不是獨立的學科,數學知識、其他學科與生活均是彼此交融。設定合理科學的三維目標,并將其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相互結合,科學組織教學,促進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發展。最后,教學方法與時俱進。教師是學生模仿的直接對象,身教重于言教。教師以身作則,及時因利是導。在課堂上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明確考查知識點,學生觀察后模仿,邊學邊用,讓學生在應用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強化教學方式的革新,重視核心素養的訓練。師生配合,共同攀登成長高峰。
總結反思是查漏補缺的一劑良藥。只有教師無懈可擊的示范講解,透徹分析,學生深刻細致觀察模仿,思而后動,動而后思,思動結合,方能提升核心素養。反思考查的知識點,反思考查方式,反思解題思路,反思如何使用題中條件,反思題中涵蓋的思想、方法等等。在反思的基礎上,加深知識的理解運用。在理解基礎上創設性更改條件,嘗試解答,真正做到一題多解。在解題中不斷劃歸、轉化(將問題化歸為已解決或比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將復雜問題明了化,幾何問題與代數問題相互轉化等),尋找題中的蛛絲馬跡,在知識累積到一定程度后,再次回歸舊知,探尋解題新思路、新感悟。
例如,在學習數學必修2“直線與方程”的相關內容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幾種直線方程各自的優缺點以及適用情況,讓學生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迅速快捷地列出最佳形式的方程,加快解題速度,增強信心。如知道與兩坐標軸交點,采取兩點式的列方程會使問題簡化。及時應用、鞏固、反思新知識,鍛煉學生總結、反思、歸納、類比等能力。大量教學實踐顯示,在完成相關教后,引導學生概括與反思,不僅能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而且還可以提高其語言表達、概括能力。反思有助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反思加深了學生理解知識的深度,反思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簡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高中數學必須與時俱進,適應時代潮流,吸取傳統教學模式的精華,去其糟粕,再糅合現代教學觀念,創造適用培養要求的新模式。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在某個層面上,核心素養是數學的靈魂和核心。因此,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而且利于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從數學角度看待解決問題均有促進作用。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師生同心,學校、社會大力支持,將數學素養滲透于學科教學中,并取得傲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