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能仁小學 倪 衛
傳統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卻忽視了學生課堂中表達水平的高低。很多情況下,學生雖然理解題意,但是卻無法將自己的想法有效地表達出來,或是在表達的時候思路不清晰等等,這些現象都反映了學生數學思維不縝密的問題。在開展數學教學時,教師要有意地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讓數學課堂更和諧,更具智慧。
很多時候,學生雖然理解概念,但是在表述概念時卻忽視了某些重要的詞語,導致在解題中很容易出現錯誤。因此,錯誤的說話習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并在日常的教學中,多利用精簡、準確的語言來對學生展開引導,及時糾正他們錯誤的說話習慣,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他們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奠定基礎。
比如在講解“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時,教師引導學生對兩個幾何體的體積進行探究,很多學生對于兩者的體積關系也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此時,教師故意說道:“圓錐體的體積是圓柱體的體積的三分之一。”中間教師略微停頓,讓學生思考這種說法是否正確。大多數學生結合公式,覺得這種說法并無錯誤。于是,教師在黑板上畫了不同底不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并且很明顯圓錐體的體積比圓柱體大。此時,學生們恍然大悟,突然意識到了剛才的說法不精確,意識到只有等底等高時,這兩個幾何體才滿足這樣的關系。最后,教師利用精準的語言再次把概念表達出來,并強調了準確表達的重要性。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將學生們經常犯的錯誤呈現到課堂中,讓他們意識到了準確應用數學語言的重要性。廣大教師要善于在日常教學中利用精準的語言來影響學生,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數學這門學科會涉及很多學術用語,而這些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同時,諸如“增加”“減少”“上升”等詞匯在解題中也會經常遇到,如果不能有效地理解這些用語,將很容易引發錯誤。因此,教師要明確相應的數學術語,引導學生利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從而讓他們有效地理解這些術語的含義,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比如在講解質數的概念時,首先,教師出示了2~7這6個數字,并讓學生們交流思考這些數有哪些因數。學生們交流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因數的個數,通過個數特點將其分類。然后,教師揭示:像2、3、5、7這樣的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我們把這樣的數叫作質數。為了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教師讓學生自己對其進行總結,有學生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叫作質數。”很多學生并未察覺到這句話有何問題,教師板書“4”,讓其他人依據剛才那名學生的回答將其代入看是否成立。學生們此時快速意識到了錯誤,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也加上了“只有”二字,從而對概念的理解也更為深入。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學生們雖然對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在表述的過程中,卻由于語言不精準而導致錯誤。因此,明確數學用語是學生正確理解概念的基礎,教師也需要規范語言,提高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普遍偏低和長時間以來所沿用的教學模式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往往以教師為核心,學生們缺乏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同時,學生對于教師往往還會存有一種畏懼心理,這也影響了師生之間的正常交流。因此,教師需要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表達的空間,并積極與其互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在講解“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這部分知識時,首先,教師讓學生們結合所學知識回憶自己對小數的認識,并且基于生活經驗闡述生活中應用小數的地方。在教師的鼓勵下,大多數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了討論中,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了一個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們置身購物的情境中,理解小數的意義,學會讀寫小數。活動中,學生們積極表達,但也出現了一些錯誤,如將“0.05”讀成了“零點五”或是“零零五”,對于他們表達中的錯誤,教師及時進行了糾正。活動過后,教師讓學生闡述此次“購物”活動的體會,并設計練習來鞏固他們對小數讀寫的認識。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營造了一個和諧、寬松的“購物”氛圍,同時,教師將數學知識融入情境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達空間,使得他們在活動中體會到了表達的樂趣,建立了表達的信心,并且掌握了正確的表達方法。
總而言之,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迫在眉睫。當然,這種能力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廣大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并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滲透,從而讓學生養成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意識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