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岸新 金紅玉 張亞群
(沈陽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當今中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呈現出增長速度快、高齡化顯著、空巢化加劇等特點。目前我國失能老年人的數量也在迅速增加,特別是獨生子女父母將逐漸成為新增失能老年人群的主體,據估計到2020年失能老年人將達到4200萬人,2030年將達到6168萬人。失能老年人越來越多,而人口流動越來越大,失能老年人獲得的照顧越來越少,與失能老年人有關的服務問題值得大家思考。
以往的研究表明適當的科學運動康復鍛煉可以改善失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科學的康復運動鍛煉由于沒有專業知識對于許多家庭來說,自己去設計安排康復運動鍛煉是做不到的。由于康復機構床鋪緊張和失能老人意愿原因,所以為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運動康復服務,將是一塊極大的市場。
通過對沈陽市養老實際和需求的分析后,得出以下結論,在老年人家庭養老的趨勢日漸弱化的情況下,僅僅依靠公共的養老機構難以適應沈陽市的人口老齡化現狀。居家養老運動康復服務模式既可以減輕失能老年人家庭的負擔,又緩解了社會養老機構的壓力,將成為解決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問題的一種科學合理適宜的方式。
百善孝為先,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孝順一直是人們的行為標準,孝順在構建居家養老康復運動服務模式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盡管,近代中國傳統文化被西方文化入侵很嚴重,這使得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仍然是一種被人們最看重的社會美德。居家養老康復運動服務模式的實現,依賴于家庭成員、社會成員對傳統孝道美德的發揚光大。失能老年人不愿意離開“家”,所以子女仍然需要對自己父母盡到養老的義務。在失能家庭中,子女對失能的父母孝順、照顧,為失能的父母提供經濟上的支持、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社區中,為失能老年人服務的人員對老年人無微不至的照顧,積極的幫助失能老年人解決實際困難,這都是中華民族傳統孝道文化的作用。
社區通常是指按照區域劃分的為人們提供服務的機構。對于失能老年人來說,由自身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心理等方面的影響,失能老年人所處的社區就是他們晚年生活的最主要活動場所,可以參加社區組織的一些活動,為失能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一些樂趣,提高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目前,沈陽市在和諧社區的建設中取得了很大進步,也總結了一些好的經驗,為以后和諧社區的建設提供經驗。在沈陽市的和諧社區建設中,將完善社區的養老功能作為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社區居民委員會和各個街道辦事處成立和諧社區服務中心、運動康復服務志愿者服務隊伍,建立和諧社區醫療門診、老年人活動中心,配備體育健身器材等。居家養老輕度失能老年人康復運動服務模式在構建中,應該充分的整合利用這些原有的社會資源,開展老年人康復運動服務,這樣可以節省大量資金,又能減少資源的浪費,使節省下來的資金運用到別的地方。
2008年,為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質量,全國老齡委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這對居家養老失能老人運動康復服務模式構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意見的發布使得各級單位意識到了發展居家養老康復運動服務的重要性,很多地區都將居家養老服務列入進了政府工作議程。并根據各地區地區的經濟、人文等特點,制定出符合各地區實際情況的居家養老服務規劃,并將其納入該地區發展的總體規劃中,推動居家養老服務快速健康發展。
居家養老康復運動服務模式的構建與推廣不能只依靠理論去實施,必須要有要大量的實例論證,不能貿然行事。模式構建與推廣實施一定要得到政府部門的許可。但是目前只依靠政府的力量來解決居家養老運動康復服務模式構建與推廣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面臨的困難重重。但是居家養老運動康復服務適合失能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的。盡管這種養老模式剛剛起步,但是我相信,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這居家養老模式會越來越健全、越來越完善,使失能老年人們擁有一個幸福安康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