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晶晶
(河南工業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在我國,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而工會是黨領導下的群眾組織。工會的基本職責是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工人階級要實現對國家政權和建設的領導,除了要依靠中國共產黨堅強且正確的領導外,還要依靠本階級的群眾組織去組織和團結廣大群眾,充分發揮工會紐帶的作用。“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本身,就要求有一個代表職工利益的組織來參與勞動關系的協調”[1],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是工會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女職工是工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女職工是因生理和心理上的特點,其相較于男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會針對女職工開展工作應結合時代,從女職工的特殊需求入手,真正使女職工感受到工會的幫扶與溫暖。“互聯網+”是將互聯網和傳統工會相結合,倒逼工會催生新思維方式、新發展模式,實現工會運行新模式。互聯網打破了人們原有的交流和溝通格局,如何運用“互聯網+”凝聚女職工力量,創新工會女職工工作體系,是擺在工會面前一大時代課題。
女職工有特殊的生理情況,有月經、懷孕、生育、哺乳的特殊生理特點,這四期需要保護和關心,此外,女性的心臟功能、肺臟功能、骨骼承受重力等功能均弱于男性,不適合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面對女性的特殊性,工會應圍繞女職工的難點、痛點,從實際出發,切實為其排憂解難。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面對面、一對多的工作方式與各種微平臺及時、全面的信息送達方式相比,存在著耗時、低效的缺點。因此要提升工會服務品質、凝聚女職工力量,工會應合理運用這些微平臺,運用互聯網改良原有工會工作方式,為女職工提供更加細致周到的服務。“專注、極致、口碑、快”是小米創始人雷軍對互聯網思維的概括,工會應抓住互聯網思維的精髓,即以人為本的理念,及時準確地推送女性關心的內容,打造自己的“女職工之家”微平臺,無形中拉近女職工與工會的距離。
智能終端充斥著人們的生活,“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51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992萬人。……手機網民規模則達7.24億,較2016年底增加2830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2]通過智能終端獲取信息,已悄然成為當代人的生活溝通習慣。線上工會具有及時、高效、多元等優勢,但是脫離了線下保障機制,一切便只是紙上談兵。因此,要打造職工信賴的工會品牌,必須建立工會線上線下幫扶銜接機制。女職工心理和生理上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相對男性具有一定的弱勢性,只有真正從女職工工作、生活、情感的痛點、癢點、興奮點出發,切實推送一些能為女職工排憂解難、提升自我、提高工作技能的信息,并建立線下對接機制,才能真正提升工會口碑,使工會的線上線下粉絲數發生裂變,真正發揮其服務職工的職能。
職業素養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職業素養不單單是職業技能,還包括諸多方面,“‘素質冰山’理論認為,個體的素質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識、技能僅僅代表表層的特征,不能區分績效優劣:水下部分的動機、特質、態度、責任心才是決定人的行為的關鍵因素,鑒別績效優秀者和一般者。”女職工相較于男性,在價值觀上更注重情感交流和分享,因此在職場中感到壓力大時,較易出現情緒波動,表現出焦慮等情緒。傳統工會大多采取傾聽的方式幫助女職工排解壓力,但這種工作方式治標不治本。當代工會應當抓住女職工情緒波動大的根本,提升女職工自身工作素養,從源頭上提高女職工抗壓能力與應變能力。
網絡降低了人們交往和溝通的成本,網絡社群為擁有共同價值觀、興趣或認知的網民提供了便利的溝通與交流平臺。由于建立社群的低成本性,導致每天都有大量的社群產生,我們常見的有QQ群、討論組、微信群等等,種類繁多的社群中只有那些有特色的社群能夠在競爭中存活下來,擁有大量鐵桿粉絲,進而推動社群的發展。工會應當借鑒特色社群的成功經驗,培養特長人員,創設工會特色女性社群,如育兒社群、準媽媽討論組、職業技能培訓沙龍等,通過形式多樣的特色社群構建工會與女職工間的良好互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