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常亮
(山東現代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4)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體育運動與體育教學屬于相輔相成關系,兩者之間有著諸多關聯,且能夠實現特點上的互補,實施兩者協調式發展,可以達到有效提高高校體育教學水平與訓練水平的目標,且有著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以及文化素養等方面的優勢,因此對兩者協調發展模式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現實意義,需要引起高校體育教育者的足夠重視。
運動訓練是以強化專業運動員或大學生體育成績為目標的,專業化指導體育訓練、學習過程。在實際進行訓練時,可能會因為多種因素而對體育運動訓練結果造成影響,像體育賽事比賽安排、訓練場地以及學員身體素質水平等。而從理論層面而言,運動訓練屬于教學活動的一種,教育本質極為突出[1]。一方面,能夠對運動員文化素質進行增強,能夠讓運動員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綜合文化素養水平;另一方面,作為競技體育具體呈現方式,運動訓練對于專業需求極高,需要通過體育理論與運動訓練相結合的方式,完成相應訓練任務,所以兩者關聯極為密切,且可以相互進行補充與作用。
高校與一線教育者要充分認識到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之間的聯系,要樹立起協調發展理念,并要做好理念傳播工作,以在校園內部形成良好的協調發展氛圍,以為后續傳播工作開展效果進行保證[2]。教師作為體育教育主要執行者與組織者,應在協調發展理念傳播中起到相應作用,不僅要將協調理念滲透到日常教學之中,保證學生對兩項內容的重視程度,同時還要巧妙借助學生力量,讓他們自覺對該理念進行傳承,以對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發展效果進行保證。
高校要按照協調發展觀念,對現象體育課程評價指標、內容進行優化與改革。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時,要按照協調思想展開教學內容進行選擇,要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設置的方式,為后續課程教學開展提供保證。同時要對學校體育教學項目進行豐富,例如可以通過增設羽毛球、籃球或者網球等運動,為學生學習與運動提供更多選擇,以保證學生運動積極性。此外還需做好教學任務設置工作,要以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訓練與學習之中,以對其身體素質與體育學習需求進行滿足。
在對教學評價進行優化過程中,要改變以往只對成績進行評價的單一方式,要加強對學習全過程的關注力度,不僅要對課程開展合理性進行評價,同時還要將學生個性、學習認真程度以及教學內容難易程度等內容都考慮到其中,以對評價全面性與系統性進行保證。同時還要做評價獎勵機制,要通過言語鼓勵以及物質鼓勵等手段,有效帶動起學生的運動熱情,確保他們能夠在各項獎勵鼓勵之下,不斷提升自身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次數,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喜愛程度,確保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可以在訓練過程中得到不斷提高。
體育設施建設質量是體育教學與訓練重要因素,所以為對兩者協調性發展提供有效保障,各高校應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借助國家資金支持,通過與社會體育企業進行合作的方式,為運動訓練提供相應力量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向相關企業進行人才輸出的力度,要將經濟與體育有效結合在一起,以為體育教育、訓練持續性、長久性發展進行保證。由于目前高校設施建設主要以政府出資為主,所以各高校還要加強與政府之間的聯系,而政府也要在增加資金投入的同時,做好各項監督工作,以對資金使用進行有效監管,確保每一分錢都能真正運用到體育設施建設之中。此外,老師要加強安全運動設施建設與購買力度,要真正對教學與訓練安全性進行保證,并結合科學的教學方式與訓練手段,以對學生運動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有著較強的運動性以及重復性特征,學生需要經過系統、反復的訓練,以對相應運動要領與運動技能進行掌握與強化。在此過程中如果教學手段使用不當,或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就會對學生運動意愿與熱情造成直接限制,并不利于學生體育學習。所以老師需要對體育教學手段進行不斷優化,要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手段。例如老師可以通過組織體育競賽、體育游戲或者借助多媒體等,有效帶動起學生的運動參與積極性,保證學生可以真正參與到課程教學之中。同時老師要加強對教學反饋的重視程度,要通過面談或者建立信息討論群的方式,了解學生們學習真實情況與實際需要,并要按照反饋結果及時對訓練方案與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實現針對性教學,確保體育教學效率能夠得到切實提升。
在素質教育深度推廣的今天,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協調性發展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養,同時還能有效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與訓練水平,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質的、綜合型人才,進而達到理想化、標準化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模式,確保兩者所具有的教學效能可以得到完全發揮,能夠相互作用、相互補充,以為大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體育學習、訓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