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路明,胡雪蓮,楊延棟
(1.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烏魯木齊供電公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2.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電網技術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配電自動化系統是把通信技術、現代電子技術以及網絡技術同計算機、電力設備進行結合,使得配電網無論是在正常還是事故的情況下,其操控與保護都有機地與供電部門的管理工作融合,有效提高供電的可靠性,改善供電質量,使其與用戶之間具備密切的關系。
如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配電新技術也得到了廣泛使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配電網的智能步伐。智能配電網結合了多種配電新技術的優點實現的,系統性能顯著提高。在進行故障處理時,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自動化技術。它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1]。
智能配電網擁有的自動化技術可以自發檢測出電網的安全隱患,并可以把故障區域的電網同其他路段進行隔離,這樣故障就不會不受控制地擴大,從而有效阻斷故障的蔓延。自動化技術能夠快速確定故障的位置,并及時隔離故障區,快速恢復供電,減少故障對用戶帶來的影響,對提升供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智能電網的自動化技術可以監視電網的運行情況,并可以自發檢測智能電網發生的故障,并最快時間對故障進行自動化處理,促使智能電網能夠在最快時間恢復正常的運行[2]。通過使用自動化技術,取消了人工操作,更有利于系統的運行。自動化技術可以把智能電網的實時運轉狀態匯報給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可以第一時間掌握智能電網具體的運行情況,從而對系統的調度控制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
智能電網的自動化技術可以隨時自發地監視電網的運行狀況,及時收集數據并加以分析,提前預測電網的某些部位可能發生的故障,從而幫助電網及時排除故障。自動化系統可以進行人機互動化操作,根據檢測狀態提供多種解決方案,并按最優方案處理對應的情況。此外,有權限的操作員可以主動干預系統的運行狀態。
采用分布式智能控制能夠綜合分斷器和重合器的優點,把線路的電流、電壓當作標準來判斷是否出現了故障。下面將從四個方面闡述它具有的優勢。第一,提前對失去控制的故障電流進行判斷后再對當前的網絡進行重組,然后計算線路的分段數目或者選擇聯絡的開關位置。第二,選擇智能負荷開關與斷路器進行網絡重組,將會使不同功能配合,可以做到快速完成開關保護操作,然后對故障區域進行隔離,保障快速供電;第三,對故障點進行提前關閉,然后對負荷開關進行把控,防止由于電流的沖擊而出現短路的情況;第四,降低對主站的依賴,通過獨立通信的形式得到相鄰信息內容。當對智能配電網絡進行完善升級后,能使自動升級成為現實,也能使相鄰的站點之間得以獨立傳遞信息內容和進行基本的故障處理[3]。
一般情況下,為了更好地對環網結構進行保護,選擇的是三段式電流,然后利用分段聯系與控制。延遲的時間長短將會因電流大小的變化而出現不同,這是因為城市電網存在自身特征,繼而時常產生故障電流。這樣延遲的時間會加長,從而使得保護時在快速性與選擇性之間出現了難以調和的矛盾,而這樣的前提下進行網絡保護至關重要[4]。網絡保護技術指的是,在進行網絡保護時,計算機網絡往往能夠獨立完成一系列的單元操作,將信息數據進行當地檢測,然后利用監控中心完成數據分析。這樣的形式將會在不同區域進行調控設置,然后借助中心網絡完成數據分析。這樣可以對不同區域進行協調保護,然后使智能電網的選擇得以優化,及時發現與處理出現的問題。特別是在出現電路故障時,可以通過電流開關與控制中心的信息交換,第一時間處理故障區域。
智能電網的自愈控制能夠進一步加快配電網向智能化發展的步伐,使電力服務更高效、快速地選擇仿真技術使智能網絡進行廣域范圍的檢測。其中,運用快速仿真技術使得整個系統的故障分析可以借助于軟件平臺自動處理,并在管理決策方面給予支持,即四個方面的功能。第一,能夠進行網絡重構;第二,能夠進行電壓與無功的控制;第三,能夠準確定位故障區域,及時隔離并快速恢復供電;第四,系統拓撲結構有所變化時,在加以保護的同時進行整定?,F階段進行智能配電網建設,重點主要在三方面,即設備、運行以及網絡。在設備層次,監控時一定會用到多功能智能化的開關、配電終端設備以及AMI技術。進行運行分析時,配電網絡的技術選擇十分重要。其中,ADA是智能電網運行的核心,配電網絡的技術選擇需要注重方式方法。在網絡環境中,DRE的分布式電源是確保電網智能化的基礎。
以往由于無法準確定位故障點,通常會對配電網絡的區域段進行選擇。在環境較好的區域段,技術選擇較為容易。然而,在環境較差的區域段,技術選擇難度較大。為此,整個電網系統的調配助戰需要覆蓋整個電網,繼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將通信、檢測、定位等功能進行優化,然后進行數據采集與故障指示。其中,在電網主站的控制系統中,通信交換機的軟件系統需要能夠對不同的數據內容進行分析與傳遞,有助于快速發現故障區域、快速進行查詢等。即時通訊對其實現自動定位功能來說非常重要,是其能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數字識別技術是它工作的原理,所有的采集器與指示器都具備唯一的四字節地址,這樣主站計算機就能夠快速查找出故障地址。通常情況下,往往把指示器的過流當作對故障進行判定的依據。因此,當出現變電站出口跳閘時,可借助主站設置明確故障產生的區域。利用計算機系統對整個電網系統進行拓撲分析,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明確故障位置,繼而實現對故障處理方法與技術的科學選擇,值得認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廠企業對電能的使用逐漸增加,同時對輸電線路的輸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配電網是連接發電端和用戶的橋梁,不僅要具備足夠輸送的電能,而且要擁有強大的輸送效果,即盡量避免出現任何故障。即使發生了不好的情況,也要在最短的時間發現并快速排除故障。隨著智能配電網的出現,它自帶的自動化控制功能完美解決了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 劉建平,朱立波.基于網絡式保護的饋線自動化技術研究[J].電網與清潔能源,2014,(8):53-56,62.
[2] 袁欽成.智能配電網的故障處理自動化技術[C].全國電力系統配電技術協作網第二屆年會論文集,2009:157-164.
[3] 郝洪震.分布式饋線自動化原理與方案設計[D].濟南:山東大學,2015.
[4] 王 穎,陳 松,王瑩瑩,等.配網自動化技術對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影響分析[J].智能電網,2015,(3):22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