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祥才
痛風發病,遺傳因素占一半。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人們發現,痛風病例中遺傳因素所占比例為59%。目前發現有4個明確的DNA突變位點跟痛風發病有關,分別是葡萄糖轉運蛋白9、尿酸轉運蛋白1、腎臟鈉磷酸鹽轉運蛋白l和ABCG2。其中,第一個位點變異往往會降低痛風風險,而后面三個位點的變異會升高風險。這就能夠比較好地解釋了,為什么有些患者從來沒有大吃大喝也會患痛風的原因,也解釋了為什么有些家族的人特別容易發病。
痛風患者降尿酸,光改變生活方式難奏效。由于痛風病常常被認為是吃出來的,很多患者都會很內疚,認為是自己吃喝的壞習慣導致的。事實上,我們體內絕大部分的血尿酸是身體自己產生的,很少的一部分是我們吃進來的。科學試驗已經證明,通過實行科學的飲食、節食和運動,痛風患者能降低10%~18%的血尿酸。但是,對于痛風患者來說,最多18%的降低幅度,很難把血尿酸降到不致病的水平,身體內的尿酸仍過高。因此,患者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當然,盡管遺傳因素對痛風發病的影響最大,環境因素也有較大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痛風的真正危害遠不止于劇痛。科學已經證明,它還會悄悄地制造更大的悲劇,輕則把尿酸鹽結晶繼續沉積在關節里面,給關節造成破壞,讓人難以活動;重的話,它會破壞腎臟,引起痛風性的腎衰,要依靠透析治療才能活命。這么看來,痛風既會急性發作又會慢性損害,需要盡早就診盡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