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琦 沈 云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一)新媒體背景下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的必要性
第一、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是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將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融入新媒體技術是職業院校學生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迫切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新媒體作為信息技術發展下的產物,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利用新媒體建設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有其必要性。
第二、我國在2015年發布國家戰略“中國制造2025”,制造業強國的崛起離不開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使他們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更深入的學習、感知、體會,將對于職業院校學生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成長為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起到重要作用。
(二)新媒體背景下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的可行性
第一、以新媒體為基礎構建文化育人建設的交流互動平臺,已經成為文化育人載體創新的共識。新媒體技術具備傳播便捷、生動新穎等優點,同時契合了職業院校年輕學生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心理特點。因此職業院校文化自信建設應該要根據新形式與新變化將新媒體轉化為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的載體,加強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的載體的范圍,更好地滿足信息時代下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發展的需要。
第二、職業院校自身特色文化與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可以同向同行。比如交通類職業院校校園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一帶一路文化,工藝美術類職業院校校園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根據地的職業院校與革命文化都可以同向同行,這也為新媒體技術融入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提供可行性。
(一)錄制“微黨課”,宣傳貫徹文化自信精神
要加強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使學生對十九大精神,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有更深入的理解與體會,教師的宣傳至關重要。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拍攝錄制十九大精神“微黨課”,宣傳貫徹文化自信精神。
(二)直播“微展覽”,感受領悟文化自信故事
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的加強,基礎在于對自身文化的了解,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各地都有相當數量的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等場所可以讓職業院校學生體會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但新時期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得直播這一宣傳途徑十分熱門,因此,采取直播這一新媒體途徑向職業院校學生推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感受領悟文化自信的故事,也是加強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的重要途徑。
(三)傳播“微作品”,講述傾訴文化自信感悟
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離不開職業院校學生對于文化的藝術作品表達,通過圖畫、篆刻、書法、雕塑等形式去表達自己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感悟,再通過新媒體的形式傳播出去,形成更多的交流,將藝術作品作者通過作品表達的文化自信傳遞給更多的職業院校學生,從而加強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
(四)推送“微信息”,交流溝通文化自信體會
信息量大、便于交流是新媒體的一個優點,目前各職業院校微信、微博公眾號覆蓋率極高,且具備非常大的用戶群和訪問量,因此借由職業院校微信微博公眾號去發布十九大報告精神相關信息、文化育人相關信息、文化自信建設相關信息都有較大的訪問量與關注度,是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的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育人應該融入于職業院校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應該在職業院校得到更多的重視與研究,基于新媒體的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自信建設任重而道遠。
[1]梅柳.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湘潭紅色文化網絡陣地建設[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5-6.
[2]李巖,曾維倫,何海濤.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探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21-26.
[3]章兢.“從知識育人”到“文化育人”[J].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4]韓延明.強化大學文化育人功能[J].教育研究,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