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艷
(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在傳統的大學英語寫作教育課堂中,都是采用線性的“刺激—反應—強化”的行為主義教學模式,即“教師課上布置作文-—出示范文或寫作模板-—學生完成作文并上交—-教師課后全部或部分批改——教師課上對典型錯誤集中講評并評析學生優秀作文”。這種教學模式始終是以教師為中心,最終測試一直占據指導地位,使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缺乏主動發現問題和主動修改文章的積極性。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大多以終結性測試評估為主導,這種評價方式內容單一,標準機械,過分強調結果,忽略了學習過程,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發展。鑒于此,有必要將動態評估的理念引入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探索提高英語寫作教學效率的新途徑,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以適應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
動態評估(Dynamic Assessment,簡稱為DA)來源于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Vygotsky的心智的社會文化理論(Sociocultural Theory of Mind,簡稱SCT),其核心在于“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的提出。Vygotsky認為學生的水平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擁有的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可以獲得的潛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著眼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不斷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布置學習任務,提升學習難度,使其獲得發展。動態評估的出發點在于重新看待個體的學習能力,因為任何以某個時間點為準的終結型測試的評估內容都是著眼于過去,而忽視了個體能力可發展的特征。動態評估運用交互方法對個體的潛能進行評估,從動態的角度對個體的認知、原認知過程進行評估,旨在促進個體認知能力的改變并對其發展潛能進行評價,從而使傳統靜態測驗的“結果導向”變為“過程導向”。
一直以來,民辦院校及國內很多高校,大學英語測試都采取“終結性”評估模式,即在大學第1-4學期里,每學期只設計期中和期末兩次考試,在校期間學生可以參加每年兩次的CET-4水平性考試。實踐證明,“終結性”評估,結合三本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并不利于“以考促學”的教學目標。
從學生水平來看,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薄弱,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無法寫出完整并且沒有語法錯誤的句子,更不要提句型和措辭方面的多樣化。即使通過教師教學與批改糾正句型、語法等方面的錯誤,學生依然會在下一次寫作練習中重復出現類似錯誤,導致教學效果不顯著,學生的寫作水平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和促進。
從學習態度來看,學生對于英語寫作雖然意識到其難度與重要性,卻沒有緊迫感,不重視,提不起興趣,這或許是學生作文很難提高的原因之一。從動機入手,培養學生對英文寫作的興趣,這對于大學英語教師是非常重要的。
本研究以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本科課程寫作板塊為例,進行教學研究及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第一,確定大學英語寫作評分的指標體系及其權重。依據現有CET-46寫作評分標準,參考借鑒SAT,TOEFL等國外英語測試寫作部分評分標準,細化建立可視化的大學英語寫作評分指標體系,并依據各指標體系的重要性,科學的設定各指標的權重。
第二,建立大學英語寫作動態評估模式(DA)。以大學英語寫作教學“過程性評價”逐漸取代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模式,建立旨在“以考促學”的大學英語寫作DA評估模式。
第三,選定研究數據并建立數據庫。研究數據為提取每個專業學生總人數10%(隨機抽取)的近五年大學英語期中及期末考試卷,覆蓋不同專業,既針對選取樣本四個學期以來的寫作情況做縱向比較,也對選取樣本的不同專業的同一考試卷寫作部分進行橫向對比,計算結果,以客觀展現近幾年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發展趨勢。
評估在大學英語寫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動態評估是一種新興的理念,剛剛被引入,但是對大學英語教育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英語教師肩負著這樣的使命,任重而道遠。
[1]孫賽楠.動態評估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影響[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8).
[2]孔文.外語寫作教學中的動態評估[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08).
[3]侯杰.動態評估:從維果斯基理論角度理解和促進二語言發展評介[J].外語屆,2011(04).
[4]張艷紅.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動態評價體系建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報,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