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凱
喜歡喝蜂蜜的人常常會發現買回來的蜂蜜瓶子里漂浮著一些氣泡,尤其放置較長時間或在夏天更明顯。這樣是否正常,吃了會不會有問題?其實蜂蜜產生氣泡是因為微生物發酵,但吃起來并沒有大問題,無非口感變差。
蜂蜜是蜜蜂從野外采集來的,因此原蜜(指蜂巢中的蜜)會含有微生物,此外在生產過程中也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不過蜂蜜中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相對較少,因為它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微生物生長的作用。蜂蜜糖分多、滲透壓大,因此最常見的微生物是嗜滲酵母和耐高糖酵母,其中嗜滲酵母是蜂蜜產生氣泡的主要原因。福州某蜂場的檢測數據表明,春季采集的蜂蜜中100%含嗜滲酵母,夏季采集的也有55%含嗜滲酵母,因此原蜜發酵是很普遍的現象。
嗜滲酵母在蜂蜜水分含量較高且溫度適宜時可大量繁殖,發酵產生難以去除的泡沫。它會將蜂蜜中的蔗糖轉化為乙醇,有時還可以將乙醇轉化為乙酸,因此會影響蜂蜜的口味。在制定蜂蜜國家標準的時候,對嗜滲酵母指標曾存在一些爭議,畢竟它并不會引起食品安全問題,只是影響蜂蜜質量。但最終這一指標還是被納入了強制標準,2017年國家和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共有33個批次因此不合格。
其實控制蜂蜜發酵并不難。成熟的蜂蜜需要經過融化、去除晶體、過濾、低溫真空濃縮等加工步驟,只要將水分含量控制在18%~20%,波美度達到42度以上,蜂蜜就不容易發酵。波美度不到42度的可以作殺菌處理,比如在55~63攝氏度加熱10~15分鐘就可以殺死嗜滲酵母了。
你在超市選購蜂蜜的時候可以注意看一下,如果氣泡很多可能是水含量較高,品質相對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