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左軍
為方便患者就醫,各醫院都推行了預約掛號。預約掛號有多種渠道,比如,官方APP、微信公眾號、自助掛號機、網絡、電話、醫生工作站等。就診時醫院的“門診電子叫號排隊系統”(簡稱叫號系統)會自動優先安排預約號就診。中老年朋友們也要接受“新生事物”,盡量學會并使用預約掛號,您會發現它的很多好處。
不少人大病小病都要先掛個專家號,其實初診時,—般都是根據病情先做相關檢查。您不妨先掛普通號,接診醫生會根據您的情況針對性地開出檢查單,等到檢查結果出來后,再掛專家號,由專家制訂相應的治療方案。
交通上講究“錯峰出行”,其實,看病也需要“錯峰”,星期一至星期三門診就診患者較多,如果是慢性病、復診或單純開藥的患者,可以選擇星期四、星期五的下午看病,也可以利用周末時間看病,從而避開擁擠時段。掛上預約號的患者請仔細看掛號單上的“建議就診時間”,提前30分鐘到達醫院即可,免去大量的等待時間。
每個醫生都有自己側重的專業特長,掛號前最好先在醫院官方網站上了解一下,找到最適合您的專家。另外,就診前最好再次確認醫生出診信息,可以通過醫院官網或熱線電話確認您要找的醫生是否停診。醫生因故停診,會在官方網站公示的。
就診前要備好醫保卡或就醫卡、身份證、病歷、檢查結果等資料,放在有拉鏈的文件袋中。檢查結果要按時間順序排列,有序地整理好,以便醫生快速查閱,全面了解您的病情。
去醫院時,盡量穿寬松的、容易穿脫的衣服。比如,開襟上衣、運動褲、松緊口的鞋子等。因為有的檢查需要脫去上衣和鞋襪。穿寬松的衣服有利于操作,檢查起來醫患雙方都省時省力。另外,就醫時不要化妝。因為面色、唇色、眉毛、頭發、指甲等都反映著身體的狀況,化妝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
比如,抽血、做腹部B超的患者需要空腹(不能吃早飯),需要化驗大便標本的患者,可以在早晨排便時將大便挑取蠶豆大小,放入合適的容器帶到醫院。又比如,做腸鏡時要做好腸道準備,做婦科B超或前列腺B超的患者需要憋尿等等。總之,要仔細閱讀檢查單上的注意事項,充分了解并做好檢查時的身體條件準備,以便快速、準確地完成檢查。
盡管各醫院叫號系統不盡相同,但大多都需要患者到自助刷卡機上刷條形碼進行“報到”,條形碼在就診卡或醫保卡或掛號條上。“報到”后,門診叫號系統就自動為您確定了一個電腦順序。
刷卡成功后,您就可以坐下來,耐心在指定候診區候診了。這時請您注意看叫號系統屏幕,同時仔細聽廣播的呼叫,千萬不要過號,因為一旦過號,需要重新電腦排隊。由于醫院里的患者就診情形各不相同,醫院的排隊叫號系統并不像在銀行等候那樣單純等著叫號就可以了,有時候會出現一些特殊應急情況。這一點,希望患者多多理解。
有的患者坐在醫生面前了還不知道先說什么。要知道,您的主訴影響著醫生的判斷,向醫師敘述病情時,首先要將自己的病情完整無遺漏地向醫生匯報,不能有任何隱瞞。其次,一定要抓住重點敘述。最好有客觀的數字描述,比如:頭暈一天大約發作幾次,血壓多少,體溫最高到多少,等等。
我們經常看到搶在門診即將結束時慌慌忙忙來就診的患者,這樣做不僅沒有足夠的醫患溝通時間,而且容易丟三落四,您不能從容就診,更容易貽誤病情。所以,建議您至少要在門診時間結束前一小時到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