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永輝
在醫院腎內科門診,經常有患者專門咨詢醫生:“大夫,我水腫很長時間了,是不是得腎病了?”
網上有關水腫的提問中,網友最大的疑慮也是可能患上腎病:“最近我總是出現雙下肢水腫,睡醒后眼睛也會腫,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聽說腎病性水腫就是從下肢開始的,我是不是得腎病了?”
發現水腫就是患上了腎臟病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一下水腫是怎么回事。
水腫,是由于人體皮下組織間隙中液體積聚而形成。一般說來,當心、腎、肝等臟器發生病變及某些內分泌疾病、營養不良性疾病等,都可出現水腫癥狀。
根據分布范圍,水腫可表現為局部性或全身性。全身性水腫時往往同時有漿膜腔積液,如腹水、胸腔積液和心包腔積液。根據水腫的程度,又可分為輕、中、重度水腫。
輕度水腫僅見于眼瞼、眶下軟組織、脛骨前、踝部的皮下組織,指壓后可見組織輕度凹陷,體重可增加5%左右。這可能就是網友提到的那種情況。中度水腫即全身疏松組織均有可見性水腫,指壓后可出現明顯的或較深的組織凹陷,平復緩慢。如果全身組織嚴重水腫,身體低垂部皮膚緊張發亮,甚至可有液體滲出,有時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積液,那就是重度水腫了。
水腫首先發生在組織疏松的部位,兩側對稱,如眼瞼或顏面部、足踝部,以晨起為明顯,嚴重時可以涉及下肢及全身。
這種水腫可見于各種腎小球腎炎患者、腎病綜合征患者和腎功能不全患者。
這類患者可能還會有高血壓和尿量減少,化驗血肌酐可能會升高,排尿時會有不消失的泡沫。
心力衰竭時,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的過程發生障礙,血管內壓力增高,水分滲出到血管外的組織間隙導致水腫。水腫多從下垂部位開始,比如足部和下肢,按壓會凹陷。化驗檢查可能還會發現心臟、肝臟變大,有的患者還會有明顯的憋氣。
肝硬化時,由于肝臟合成蛋白減少、門靜脈壓力升高等,患者也可以出現水腫,甚至大量腹水。患者手掌掌心發紅,甚至有像小蜘蛛一樣的血絲,腹部也會發現像蚯蚓一樣的大小不等的紫色、青色的血管。化驗檢查,會發現肝功能、白蛋白指標異常。
某些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也可出現水腫,主要是小腿和眼眶有明顯腫脹,但按壓很少會有凹陷。不會有胸水和腹水。此類患者怕冷、反應遲鈍,會有便秘或腹瀉,容易出汗。查甲狀腺功能會有異常。
慢性病的消耗或長期營養缺乏可以導致血漿中的蛋白水平嚴重下降或維生素Bl缺乏,發生水腫。患者會有明顯的消瘦、體重下降。查血經常會發現白蛋白下降,貧血等表現。
水腫不一定就是腎臟病引起的,而腎臟病也不一定全都有水腫。如出現對稱性的眼瞼及下肢水腫,可先到腎內科就診,化驗尿常規就可初步判斷有無腎臟疾病,再做進一步檢查治療。
下面介紹兩個這樣的案例。
老范今年50歲了,最近周圍的朋友都說他好像胖了。細心的妻子發現,老范早上起床后眼皮和臉部出現水腫,但活動一天,到了晚上水腫就會消失。妻子讓老范早點去醫院看看,但老范覺得不會有什么大問題,沒有聽妻子的話。過了一周左右,老范雙下肢也出現了水腫,按下去還有小坑,這讓老范重視了起來,到醫院就診。
在醫師的詢問下,老范回想起這段時間尿里確實有泡沫,排尿也比之前減少了。化驗尿液,果然有尿蛋白,血里的白蛋白減低,肌酐升高。醫生告訴他,他的水腫是腎臟病導致的,具體分型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林老年輕時參加過抗日戰爭,是位80多歲的老英雄,身子骨一直算是硬朗,胃口也好,吸煙飲酒很多年,雖然周圍的子女一直勸他,但他也沒能戒煙戒酒。70歲那年因為冠心病做過支架植入的手術,之后開始注意平日的生活方式。2個月前,林老睡前泡腳的時候發現腳踝內側出現水腫,后來發現水腫逐漸加重,雙下肢出現水腫,而且出現胸悶、憋氣癥狀。原來能爬3層樓,現在在屋里溜達都會出現憋氣,晚上睡覺的時候需要墊高枕頭才可能睡著,即便是睡著了,夜里也有憋醒,需要坐起休息。到醫院一檢查,醫生說林老心臟不好,這次的水腫、憋氣是因為心功能問題導致的,經過限鹽、利尿、糾正原發病等治療后,林老的癥狀得到了緩解。
不同水腫的治療方案是不同的,所以一旦發現有類似癥狀應該立即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