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洋
中醫認為,“氣”是生命的原動力,如果氣虛了,氣不夠用,人體就會活力不足,疲勞乏力。心氣虛,就會心悸氣短;肺氣虛,就會反復感冒,老愛出汗,說話聲音低;脾氣虛,就會食后腹脹,大便不成形,倦怠懶動;腎氣虛,就會夜尿頻,腰酸腿沉。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進行調理呢?首先,在飲食上多吃具有健脾益氣的食物,如山藥、蓮子、芡實、粳米、小米、黃豆、白扁豆、香菇、大棗、桂圓、蜂蜜等。運動調養方面,氣虛體質者,脾肺之氣怯弱,衛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不耐勞作,所以運動方面可以選用一些比較柔緩的傳統健身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慢跑、散步也比較適合。注意保暖,運動后微微汗出,不要汗出當風,做到“形勞而不倦”。氣虛者平時可按摩足三里穴、氣海穴、關元穴。此外,氣虛的人還可以選擇養生藥茶,如黃芪、黨參、太子參、靈芝、大棗等以沸水沖泡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