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恒華 林惠芳 黃群
一般來說,寶寶4~6個月大時會萌出第一顆乳牙,如果到了八九個月大還沒長牙,家長們就要重視了。
其實,除了極少數先天性無牙的寶寶,絕大多數寶寶在出生時,頜骨中已經有骨化的乳牙牙胚,只是還沒有冒出來。所以只能看見寶寶的上下頜被紅色齦墊覆蓋著。
第一顆乳牙在什么時候長出來,存在個體差異。出牙早的寶寶在出生后4個月就開始長牙;出牙晚的,也有等到10個月或1歲,甚至1歲后才萌牙的。兩歲半至三歲的年齡,多數寶寶都可以出齊20顆乳牙。先天性無牙是極其罕見的,一般認為,超過12個月乳牙仍未萌出者為出牙延遲。
1、遺傳因素:男孩長牙比女孩晚。
出牙的早晚跟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系。家長小時候出牙比較晚,他們的小孩出牙的時間也會相對晚一些。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的孩子在出牙的時間上也有所差別,男孩子長牙的時間一般比女孩子稍晚。
2、營養(yǎng)因素:需要充足的鈣、磷、氟、維生素。
健康的牙齒與蛋白質、鈣、磷、氟、維生素等營養(yǎng)素密切相關。蛋白質攝入不足時,可造成牙齒萌出時間延遲。充足的鈣、磷、氟有助于寶寶牙齒的鈣化;充足的維生素不僅是孩子全身發(fā)育所需的,對牙齒的發(fā)育也極為重要。當寶寶飲食不均衡,體內缺少這些營養(yǎng)素時,寶寶出牙較晚。另外,嚴重營養(yǎng)不良的孩子,他們的生長發(fā)育較慢,出牙也會晚一些。所以,家長要保證寶寶的飲食均衡,補充豐富的營養(yǎng)素,以保證寶寶乳牙的正常生長。
3、添加輔食情況:孩子4個月大就要添加糊狀食物。
孩子長到4個月大的時候,有些家長覺得寶寶太小,不會吞咽,不敢給寶寶添加糊狀食物。殊不知,這樣有可能使寶寶的牙齦缺乏有效的刺激,影響寶寶牙齒的萌出。
寶寶4個月大添加的泥糊,首選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強化營養(yǎng)米粉,后期可吃土豆泥、蛋花、蘋果泥等。當寶寶長到6~7個月時,唾液中的淀粉酶功能已慢慢趨于完善。這時可以給寶寶一些餅干等食物。剛開始寶寶可能只是用唾液把食物泡軟后咽下去,慢慢地,他就會學著用牙齦磨碎食物,嘗試著咀嚼。通過咀嚼,寶寶的頜骨和牙床可以得到更好的發(fā)育,這樣就有利于牙齒正常萌出并排列整齊。
4、疾病因素: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低下。
當寶寶患有佝僂病或甲狀腺功能低下時,也可造成其遲遲不出牙。如果寶寶超過1周歲還沒萌出第一顆牙齒,需要考慮是否為疾病所致。需要提醒的是,出牙晚是否由疾病所致,需要交給專業(yè)的醫(yī)生去判斷,切不可隨便臆測。
總之,造成寶寶出牙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寶寶遲遲不出牙時,家長不能憑感覺認為是缺鈣而擅自給寶寶補鈣或吃魚肝油,應交給專業(yè)的醫(yī)生判斷,并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予以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