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宸
痛風患者的飲食要遵循“四忌五宜”。
遠離高嘌呤食物緩解病情,患者應該適當管住嘴。
1.忌高嘌呤食物
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超過75毫克的,就是高嘌呤食物。生活中我們常接觸的高嘌呤食物有動物內臟如肝、腎、腦、腸、舌、胰、脾等;海鮮類如貝類、海魚、魚卵、蝦蟹、紫菜等;肉湯和肉汁(尤其是火鍋湯和老火湯);新鮮蘑菇和豆芽菜等。這些食物痛風患者應忌之。
2.忌酒類和含酒精飲料
酒類中嘌呤含量一般很少,但酒精在體內轉變成乙酸,可以抑制尿酸在腎臟的排泄。不同酒類引起的痛風風險不一樣,從大到小依次為:啤酒、陳年黃酒烈酒、干紅葡萄酒。啤酒、黃酒等嘌呤含量不算低,喝得越多痛風風險越高。國外有研究發現,干紅葡萄酒不會增加痛風風險,可能與其含有的白藜蘆醇能抗氧化、減少尿酸產生有關。但干紅酒精含量達12%,過多飲用(每天超過200毫升)仍會減少尿酸排泄,加重高尿酸血癥和痛風。
3.忌含糖飲料
一項對3萬人長達12年的研究發現,飲用含糖飲料越多,痛風發生風險越高。含糖飲料多用玉米糖漿調味,其富含的果糖會促進嘌呤的產生而增加血尿酸。
4.忌甜點
與含糖飲料類似,甜點中果糖含量較高,會增加尿酸產生;人造奶油制作的甜點所含的反式脂肪酸也會促使痛風發作。另外,甜點熱量較高,吃太多易引起肥胖和高胰島素血癥,抑制了尿酸的排泄而使體內尿酸升高。因此,痛風病人最好少吃甜點。
要說明的是,以前人們認為豆類屬于高嘌呤食物,痛風患者應少吃。但近來的研究發現,豆類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屬中等嘌呤食物,其嘌呤含量并不比豬肉高。在豆類中,僅黃豆嘌呤含量較高,其余依次是五香豆干、豆皮、油豆腐、素雞,對提高血尿酸水平和痛風發生風險都沒有明顯作用。痛風患者在非急性發作期,可以適當食用豆制品,但在急性發作期,則應當暫時禁食。無需刻意避免豆類或豆制品,當然也不建議多吃。
另一方面,某些食物則適合痛風病人吃,很多還有輔助治療與預防的效果。
1.宜吃蔬菜和水果:蔬菜食用越多,血尿酸水平越低。平時可多吃蓮藕、茭白、芋頭、土豆、山藥、茨菇等根莖類蔬菜。各種水果對痛風都有益,其中櫻桃預防痛風的效果最好。
2.宜喝咖啡和牛奶:多項研究顯示,每天飲用約250毫升的咖啡(包括清咖、奶咖、花式咖啡等),可以降低痛風的風險。其原因可能是咖啡因能抑制尿酸產生所需的酶(黃嘌呤氧化酶)從而減少尿酸生成。牛奶既是優質蛋白,又含嘌呤甚少,并可使尿液堿性化。但酸奶因含乳酸較多,對痛風病人不利,故不宜飲用。
3.宜攝入適量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有助于組織中淤積的尿酸鹽的溶解。
4.宜多喝水:痛風患者應保持每天的尿量在2000毫升左右,以促進尿酸的排出;伴有腎結石者最好每天尿量能達到3000毫升,可促進尿酸排泄及避免尿路結石形成的作用。
5.宜注意合理烹調:合理的烹調方法可以減少食物中嘌呤的含量,如將肉類食物先煮,棄湯后再烹調。此外,辣椒、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調料均能興奮植物神經,誘使痛風急性發作,應盡量避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