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光鋒
最近有文章稱,用塑料袋裝菜放冰箱會產生毒素,有害健康。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通常在塑料制品的底部或者塑料袋的外面都會印有一些圖標,這其實就是塑料家族的身份編碼,它是國際上通用的,1~7是不同類別的塑料。其中:1號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平時喝的礦泉水、果汁、碳酸飲料的塑料瓶就是用它做的;2號高密度聚乙烯(HDPE):常見桶裝水水桶就是用它做的;3號聚氯乙烯(PVC):一般塑料管道所用的塑料;4號低密度聚乙烯(LDPE):隨處可見的塑料袋多以LDPE制造;5號聚丙烯(PP):這是耐熱最強的材料,微波爐加熱的塑料器具就常用到它;6號聚苯乙烯(PS):現在很多裝奶茶的塑料杯杯蓋用的就是它;7號常指聚碳酸酯(PC)等數種塑料:大多數嬰幼兒奶瓶就是使用PC作為原料。買菜時常見的塑料袋一般都是用2號和4號塑料做的,2號塑料會更多一些。
文章說,五顏六色的彩色塑料袋含有致癌物——苯并芘,與食物接觸后可能會轉移到食物中,所以有毒,苯并芘,也叫苯并(a)芘,是一種有五個苯環的多環芳烴,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其歸在一類致癌物(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對人有致癌風險)。苯并芘通常在一些燃燒的東西中比較多,比如焚燒垃圾的煙、香煙、燒烤類食物中。另外,它作為一種環境污染物,也會帶入到我們的食品和包裝材料中。但只要是合格的、完好的、未經燃燒的塑料袋通常不會有很多苯并芘存在。而說塑料袋使用的著色劑含苯并芘,其實就夸大危害了。實際上,正規使用的色素本身并不會有很多苯并芘,說這種塑料袋因含苯并芘致癌就更加莫須有了。
還有說塑料袋含塑化劑,會使人致癌的。塑化劑又稱為增塑劑,這個家族非常龐大,有上百個成員,其中應用較多的是“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DEHP)”。塑化劑能賦予塑料更好的可塑性、柔韌性等特質,這樣在食品加工中就能任意“擺造型”。因此,它是允許用于食品包裝材料生產的。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塑料袋就含有塑化劑,對人體有害。首先,塑化劑可以用,但都有嚴格的限制。比如,我國國家標準規定,DEHP從包裝材料跑到食品中的量不能超過1.5毫克/公斤,這與發達國家的管理規定是一致的。其次,并不是所有塑料都要用塑化劑。我們常用的塑料袋是2號塑料和4號塑料,本身就很容易塑形,并不需要使用塑化劑。另外,目前也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塑化劑會使人致癌。一般認為,只要符合國家食品包裝材料標準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而那些違法違規的劣質塑料產品則可能存在濫用或遷移量超標的問題。
如果你確實擔心塑化劑的危險,建議:首先,盡量買正規廠家在正規賣場出售的產品;其次,塑料制品盡量不要用來盛放、儲存油脂含量高的食品,塑化劑可以溶解于脂肪中,如果油脂多,塑化劑的溶出可能更多。
說法稱,將蔬菜置于塑料袋中,會讓蔬菜周圍的濕度較高,容易滋生病菌,導致蔬菜變質。如果要用塑料袋,儲存時間不宜過長。
其實,用塑料袋分別裝好食品反而能避免交叉污染,有益果蔬的保鮮。至于是否會變質,主要還是要看儲存條件和儲存時長,如果放在冰箱冷藏一兩天,通常都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說法還稱,塑料袋包裝保存果蔬會導致缺氧,水果和蔬菜會大量消耗其中的營養成分,并且會產生對細胞有毒害作用的乙醛和酒精。這種說法其實也不靠譜。實際上,所有的果蔬在采摘后都會進行呼吸作用,適度減少氧氣,反而能延緩呼吸作用,延長果蔬的保存期。在果蔬行業有一種氣調保鮮方法,就是減少儲存環境中的氧氣,增加二氧化碳,以延長果蔬的保存期。而用塑料袋將果蔬包好后儲藏,一來隔絕了外界的影響,二來也減少了氧氣,可能還會延長保存期。
其實,只要是正規的食品包裝塑料袋,都可以用來裝食物,放冰箱儲存也是沒問題的。
我國要求用來盛裝食品的塑料袋都必須是食品級的,只要達到食用衛生標準,符合國家質量要求,就不會有安全問題。
所以,建議大家盡量用標有“食品級”字樣的塑料袋盛裝食物。那些沒有標注編號和“食品級”的塑料袋,最好不要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