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光峰
(包頭師范學院黨政辦公室,內蒙古 包頭 014030)
關于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話題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廣泛關注,直到今天,相信在以后的社會發展中也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尤其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我國的文化事業蒸蒸日上,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習近平提出要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在全民閱讀的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文獻信息中心,更應該向社會開放。
圖書館是一個地域文化中心,而高校圖書館又是地域文化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豐富,但服務對象有限,容易導致一些文獻浪費,因此一些學者就提出高校圖書館應該向社會大眾開放,滿足人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但也有一些問題。
北京大學王子舟教授帶領他的團隊對此進行調查,他認為根據我國目前國情,我國高校圖書館只能走“適度開放”與“全面開放”雙規發展之路[1]。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朱強在首都圖書館聯盟成立大會后對記者明確表示“高校圖書館不肯能像公共圖書館那樣面向社會公眾開放,肯定要有限制。”[2]首都圖書館館長倪曉健認為“高校圖書館的定位和面向的服務對象不同,主要還是為高校的師生和教學科研服務,藏書的專業性也更強。其實現在公共圖書館的環境比高校圖書館的環境要好,書也更適合市民,居民的一般閱讀需求區圖書館就能滿足,沒有必要非去高校圖書館,現在高校圖書館都人滿為患,學生占座上自習都成問題,實在沒有必要苛求高校圖書館都敞開大門,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開放。”[3]可以看出館長們并不完全贊同高校圖書館向社會大眾開放。
大部分學生是贊同高校圖書館向大眾開放的,但是也有部分學生擔心,假如高校圖書館向大眾開放,可能會導致本校師生利用圖書館資源受阻,影響高校科研進度。另一方面,認為會影響高校圖書館的環境,不利于管理。還可能造成學校安全隱患。
社會公眾看來,很有必要開放,可以很好發揮圖書館社會職能,滿足社會大眾對文化的需求。國家倡導全民閱讀,圖書館發揮重要作用,高校圖書館也不例外,承擔向社會服務的功能。
通過網上調查發現,有些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主要是兩種情況,其一有部分高校向社會開放條件是需要交納辦理臨時借閱證工本費,例如:北京大學圖書館,需要收取3元才能辦一張臨時且不具有借閱權限的讀者卡,僅限當日有效。其二部分高校館向社會開放并免費辦理借閱證,需要用戶交納借書押金,在歸還圖書時將押金退換給讀者。北京科技大學這方面做的非常人性化,借閱卡的類型多樣,包括有季度卡、半年卡、年卡。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閱讀習慣辦理不同的借閱證。[1]
黨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閱讀。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大外交場合談讀書經歷,推薦書單。2014年至2016年,“倡導全民閱讀”連續3年寫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在第四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倡導”改為“大力推動”這不僅僅是字面的變化,意味著黨和政府對全民閱讀的重視更上一層樓。剛剛通過的《中華人民公共和公共圖書館法》更加表明黨和政府對閱讀重視。
盡管對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呼聲很大,但是在實施開放時又會面臨很大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對開放高校圖書館形成阻礙。
1.高校圖書館的空間面積有限
通過網上調查發現,高校圖書館占位是一種普遍現象,而且也出現好多奇思妙想的占位。有的用書占、有的用自己私人物品占,還有用臺簽占,而且寫一些很極端話語。有某些高校針對此種占位現象提出了很好的措施,比如微信座位簽到系統投入,學生可以利用微信進行預約,例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引進此系統。
2.高校圖書館經費問題V向社會免費開放,必然會增加高校圖書館經費支出,這部分費用由誰來承擔。高校圖書館是隸屬于高校的,圖書館的活動經費有限,每年要購買紙質和電子文獻。如果再加上對社會的一筆費用,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就會嚴重受影響。
3.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
面向社會開館,到館的讀者文化水平參差不齊,這就需要有綜合能力的工作人員才能滿足各種不同用戶需求。同樣需要很大支持,還需要不斷進修,提升館員工作能力。
4.高校圖書館環境
閱讀學習需要安靜的環境,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會有大量社會讀者入館,讓有限的圖書館空間接收比平時更多的讀者,以至于打破以往圖書館安靜的氛圍,影響高校師生學習。
目前我國向社會開放的高校圖書館很少,而且開放也有不足。例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圖書館向社會開放。但是限制性開放。
不足體現在其一,社會讀者需要辦理臨時讀者卡才可以入館閱讀,而且不具有借書權限,還需要交納工本費,只有當天有效;其二,讀者借書需要交納押金。盡管這是為圖書館保證流通率考慮,但是對于部分讀者這會喪失閱讀欲望,導致只是走馬觀花閱讀。
尋求政府對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幫助。首先,政府要制定規章制度,積極引導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特別是在全民閱讀的大背景下,政府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應該利用財政補貼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經費。
由于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存在好多問題,因此在向社會開放時應該堅持“適度開放”。等到時機成熟,再全面開放。
高校圖書館開放,必然會影響高校師生正常閱讀研究環境。因此有必要對社會公眾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自身素養。另一方面圖書館館員也應該加強自身專業素養,提高讀者服務能力,更好滿足讀者需求。
針對不同的讀者,圖書館應該完善制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得在開放時,對違規讀者處理有章可循。例如:逾期未歸還圖書,可以暫停借閱服務;或者做義工作為違約懲罰等。
在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都十分重視閱讀。出臺一系列關于文化的政策法規,為我國文化事業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通過研究發現,高校圖書館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仍然是非常艱難,目前根據我國國情,及文化事業發展情況和社會的認知程度只能暫時堅持“適度開放”。希望在國家、社會、高校等支持鼓勵下,不久可實現我國高校圖書館免費向社會公眾全面開放。
參考文獻:
[1]王子舟,劉菡,黃佩.高校圖書館的大門能向社會免費敞開嗎?——關于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免費開發的討論[J].圖書館論壇,2015(8):69-76.
[2]顧曉光.訪談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朱強先生[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2(10):1-20.
[3]半數高校圖書館未向社會開放[N/OL].北京青年報,2014-04-24(A14[2017-12-27].http://epaper.ynet.com/html/2014-04/24/content-5446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