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珠
(吉林省汪清縣第二幼兒園,吉林 汪清 133200)
教師專業發展開展方式教學方法資源共享行動研究法活動資源行動研究法編織是民間傳統手工藝中的一種,是我們先輩聰明才智的結晶,是我們國家燦爛的文化精髓。編織的品種繁多,編織材料多樣,如繩編、紙編、棕編、草編、竹編等。編織方法、技巧多樣,具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幼兒通過穿插、纏繞、打結等方法把自己所觀察到的一些事物形態編制出充滿童趣的各種編織工藝品,可以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鍛煉幼兒的思維,發展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在幼兒園開展民間手工藝編織活動,把它作為幼兒園特色主題活動進行推廣和深入,在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及審美能力的同時,幫助幼兒形成耐心、堅持、克服困難等良好品質,更是讓幼兒從小得到民間傳統文化的熏陶,也是對情感和審美能力的一種提升。《指南》的藝術教育建議之一是“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因此,在幼兒園中開展適合幼兒的“編織”活動,是對《指南》精神的積極響應,也是對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創新傳承,所以,我園將“民間手工編織藝術活動”確定為課題,旨在“手傳歷史,心傳文化”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培養手巧而心靈的幼兒。
國內現狀:我國在幼兒園開展相關研究的教師和園所不多,沒有更多的可以借鑒的經驗。最早發表的與幼兒園編制教學相關的文章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幼兒園莊富娟老師的《大班幼兒美工編織活動初探》,她嘗試對幼兒美工編織活動進行探討,初步積累起了些有關大班年齡段美工編織活動的編織技巧,總結了一些在美工編織活動中的所得;安徽省合肥市濱湖啟明星幼兒園的汪月琴老師撰寫的《淺談民間手工藝編織活動在幼兒園的有效開展》一文中對民間手工藝編織活動的開展方式及教學方法進行了簡要的論述,由此可見,現今在民間手工藝編織活動方面的研究的幼兒園和教師很少,當前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民間手工藝編織在幼兒園開展的可行性、開展方式、教學方法等淺層次的探討,沒有形成可以借鑒的小、中、大班可以推廣的教案集。
鑒于此,本課題的創新之處在于:從幼兒園的層面,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收集、整理、擴充編織活動資源,開展在幼兒園小中大三個年齡段進行民間手工編織教育的教學內容、開展方式、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逐漸形成具有幼兒園特色的編織活動資源庫,形成論文(經驗)集、教學案例、活動方案集,形成園本特色課程。
(一)了解編織藝術,走進編織藝術,讓編織活動在幼兒園有效開展,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二)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本課題探索在幼兒園小中大三個年齡段開展民間手工編織的教育,包括開展方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的研究,組織教師自發形成教學實踐共同體,探索手工編織教學中的有效開展的方法策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最終提高整體教師團隊能力素質。同時,教師在所提供的平臺中進行自我創作,通過教學創新來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
(三)有助于促進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通過編織活動的開展,提高手部動作的靈活性和精準性,培養幼兒專心、細心、耐心的行為習慣和品質,幼兒的創造潛能也會得到發展。
(一)探索在幼兒園小中大三個年齡段開展民間手工編織的教育,包括開展方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的研究。
(二)通過各年齡段開展傳統手工藝編織教學活動,逐漸形成具有幼兒園特色的編織活動資源庫,形成論文(經驗)集、教學案例、活動方案集,形成園本特色課程。
(三)促進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提高手部動作的靈活性和精準性,培養幼兒專心、細心、耐心的行為習慣和品質,促進幼兒的創造潛能的發展。
(一)掌握編織技巧:通過編織活動的開展,學習編織技巧。幼兒園組建編織教學實踐團隊,定期開展編織活動展示,鼓勵教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掌握多種開展編織活動的方法和技巧。
(二)創建幼兒園編織活動資源:根據最新的幼兒園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需要設計教育活動,根據實踐,定期收集、整理、擴充編織活動資源,逐漸形成具有幼兒園特色的編織活動資源庫。
(三)資源共享:創建網絡平臺,及時上傳教育活動設計,積極向家長和姐妹園推廣,做到資源共享,同步教育,共同提高。
本課題主要采用文獻法、觀察法和行動研究法進行研究。
(一)文獻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運用現今國內外與課題相關的理論,以及本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尋求理論與實踐創新。
(二)行動研究法:制訂各個年齡段的活動計劃并運用到日常教育教學中,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及時調整教育目標及教育內容,找到孩子喜歡的易于接受、易于掌握的學習內容、形式、方法,做到邊實踐、邊研究、邊總結。
(一)準備階段:(2017.3——2017.7)
1.填寫課題研究申請書,制訂研究計劃。
2.調查編織活動教學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現狀,確定課題研究內容。
3.認真學習編織的技術方法,為推進研究的順利開展積累經驗。
4.廣泛查閱與本課題相關的文獻信息,確定課題內容。
5.確定研究對象,了解研究對象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
6.制定研究方案,明確各階段任務。
(二)實施階段(2017.7——2019.7)
1.立足實際開展課題研究,邊實踐邊學習,查找問題,不斷完善研究方案。
2.探索各年齡段幼兒開展編織活動的方法和途徑,開展各類研討活動。
3.制訂小中大班幼兒編織活動內容及目標。
4.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實施策略,收集、分析、篩選有關資料,認真總結自己的經驗和體會,提煉和整理出有創造性的研究成果總結。
5.認真做好各個年齡段的研究小結,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不斷調整實驗方法,不斷總結反思前期研究工作,并制定下一階段的研究計劃,為課題研究積累經驗成果。
(三)總結階段(2019.7——2019.10)
1.檢測幼兒對編織這種傳統手工藝的掌握程度。
2.形成論文(經驗)集、教學案例、活動方案集,幼兒自己制作或親子制作的編織手工藝品等,形成園本特色課程。
3.做好實驗總結,撰寫、整理研究成果,形成成果光碟、撰寫研究報告等。
本課題由閆洪波園長親自帶隊開展研究工作。閆洪波園長有豐富的課題研究經驗,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分別主持過國家級、省、州級的課題研究,每一個課題都有豐碩的成果并順利結題。另有劉寶珠、賈金枝、盧芳麗組成該課題成員。這些老教師都有多年的實踐經驗、且均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都有省級、州級課題研究的經驗,并多篇文章獲獎或發表。
幼兒園有專項課題研究經費,大約投入2萬元,用于教師參加外出培訓、聘請專家指導課題研究工作、添置課題開展所需的書籍等,多方面投入,大力支持課題研究工作。
1.《傳統手工編織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實踐研究》結題報告;
2.優秀論文集;
3.園本教案集;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M].2001(9).
[2]顧志紅,陳雪花.在幼兒園中開展民間編織藝術活動的實踐研究[J].早期教育,2011(z1).
[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教育部,2012(9).
[4]莊富娟.大班幼兒美工編織活動初探[J].新課程學習,2014(11).
[5]汪月琴.淺談民間手工藝編織活動在幼兒園的有效開展家教[J].世界創新閱讀,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