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璞琦
(宣鋼二幼,河北 張家口 075100)
在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中,教師的語言藝術直接關系到教學指導效果,尤其是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而言,教師的語言是否簡單易懂、是否形象生動,直接影響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由此,如何利用簡約的語言,高質量的落實小班音樂活動,成為幼兒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研究熱點。
小班音樂活動中,教師是否具備良好的語言素養,直接決定其與孩子的交流效果,也影響著活動開展實效。幼兒園小班的孩子年紀偏小,理解能力弱,同時其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若是教師為能夠關注語言問題,長期使用繁瑣的語句,則會導致孩子無法理解教師的要求或是指令,出現注意力渙散的情況。
由此,本文基于幼兒的心理特點,提出簡約語言這一概念,即:教師通過使用簡單扼要、指導性強的語言,確保幼兒可以快速理解其含義,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這不僅有利于小班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更是對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小班音樂活動中,教師簡約語言與普通語言有何區別呢,現僅以幾個案例做形象分析,如:孩子在學鳥飛的動作時,教師需要指導幼兒伸展手臂飛,可說:“萱萱飛的真好看”或“萱萱的翅膀張大,小腳點起來,抬頭挺胸,飛的真好看”,第一句短但意義不明確,第二句過長指向不強,必須注意簡約語言存在相對性;一句“回家”大班幼兒能懂,但小班幼兒只能說“聽到音樂后,找空位子坐下來”;又如在教導孩子們唱歌時,我們所發出的“預備,起!”這樣的指令語言幾乎對小班的孩子們沒有作用,不整齊的情況也十分突出,相反,若是我們改為“一、二起”并配合手勢,孩子們不僅在樂感上表現好很多,更能掌握一定的節奏感由。由此,教師要根據不同年齡特點使用最簡約的語言,目的是讓幼兒聽懂。由此,教師在組織小班音樂活動時,必須要意識到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征,有意識的使用簡約語言,確保孩子可充分理解,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班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用以下方法來提高語言的簡約性,減少不必要的、程序化的語言,以免干擾幼兒的理解。
(一)動作輔助
小班幼兒的年紀尚小,其思維方式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即依靠行動、形象對事物進行理解,由此教師必須抓住這一關鍵點,在組織音樂活動中,有意識的使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增強表達的形象性,幫助孩子理解,如:在律動活動《小鳥學本領》中,當教師在訴說“這里吃吃,那里吃吃”這一句時,可通過向左、向右移動的方式,幫助孩子更加形象、直觀的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就是移動身體到處吃東西。若是在講述過程中,教師未能夠動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則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此句話的理解難度較大,其難以在腦海中形成形象的畫面,當聽到音樂時也無法及時反映,這也意味著此次音樂活動教學效果不佳。
(二)形象輔導
小班形象化思維特點要求教師盡量應用形象語言,無論是講話、提示、指揮,均可通過手勢、眼睛、臉部表情的輔助,給人以逼真的感覺。如:在音樂活動中,若是教師想要對幼兒提出“輕輕走”的要求時,可以柔軟的語調說道:“像小貓一樣輕輕走”,同時自己開始模仿小貓的走路形態,給予幼兒一種柔軟、溫和之感;也可以緊張的語調說道:“像小老鼠一樣輕輕走”,同時開始模仿小老鼠的走路形態,給予幼兒一種機靈、緊張之感。此時,在兩種形象輔導下的“輕輕走”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幼兒卻可以很直觀的理解,同時此種模仿的行為也有利于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三)語速、語調的輔助
小班音樂活動組織中,不少幼兒極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對此教師可通過減慢語速、加重語調等方式,突出話語中的某些重點詞匯,吸引幼兒的注意,也幫助其抓住一句話的重點所在,快速理解教師所述內容。如:在音樂欣賞《熊和老鼠》活動中,為了幫助幼兒區分兩段音樂,教師可在講述“大熊”時,有意識的加重語調,而在講述“小老鼠”時忽然放低語調,由此形成一個鮮明的“大”、“小”對比,這也分別映射著兩種動物的形象,令孩子可關注到音樂形象的變化,更好的感受音樂所營造的氛圍。
綜上,在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中,教師必須要關注自身的語言應用情況,充分考慮孩子的理解能力,善于用簡單、明確的語言,令孩子可迅速了解教師所要表達的內容。在教學實踐中,可通過調整語速、語調,吸引孩子的注意,創造音樂氛圍相交融的情境,令孩子充分感受音樂的魅力,同時語言的使用并不是孤立的,可通過肢體動作、形象輔導等方式,幫助孩子理解,真正提高音樂教學引導效果。
[1]孫云霞.幼兒園集體音樂活動中教學精致語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2]滕俊.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3]趙紅霞.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現狀探析[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2,32(2):129-133.
[4]張丹.探究幼兒園教師的語言魅力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積極影響[J].學周刊,2017,25(25):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