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隋金鳳:為居民區亮燈帶去光明
市北區重慶南路106號改造工程已于2013年11月30日全線貫通,2015年10月綠化美化亮化也全部完工。其間改造了重慶南路106號樓南側的小路,并且為進出院子的通道安裝了4盞路燈。完工一年半,路燈始終沒有亮,給居民夜間出行造成了諸多不便,也存在著較大的公共安全隱患,隋金鳳代表帶來了居民們的心聲——迫切希望市路燈管理處盡快給予妥善解決此事,盡快實現路燈通電照明,讓這院子里的4盞照明燈盡快亮化起來,方便居民夜間出行,更加讓居民有安全感。
人大代表張乃月:建設虛擬現實產業之都 要搭建產業生態
在嶗山區代表團分組討論時,張乃月表示,現在嶗山區已將北航、歌爾等VR研究高端院所人才引進來,金字塔尖已經構建好,產業落地需要相當多的技術從業人員,就是要夯實金字塔中間與底部。因此,建議政府相關部門,一是投入對有興趣參與到行業的人員進行技術從業培訓。二是從在校大學生和技術院校學習階段就加入VR相關課程。同時,針對VR創業項目定向支持,例如補貼辦公房租給項目,根據所簽定的業務協議金額按比例進行獎補;定期進行VR技術論壇,對主辦活動單位進行活動補貼,在青島市營造虛擬現實產業之都的生態氛圍等。
人大代表劉河志:希望廣泛使用熱解焚燒處理垃圾
生活垃圾隨著人們每天的日常生活而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對我市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處理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劉河志建議,廣泛應用生活垃圾處理新技術,通過焚燒發電、生化處理、回收利用等手段,減少原生垃圾進入填埋場的數量。目前,我市垃圾熱解焚燒技術應用十分有限。下一步應加大新技術研發、應用力度,提高焚燒及熱能回收效率,降低垃圾處理成本。通過垃圾焚燒技術與回收利用、堆肥技術的有機結合,開發投資省、處理效率高、成本低的垃圾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新技術與新工藝——能量自給型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利用系統。
人大代表馬鐵民:為在家庭農場或企業基地務工的農村超齡勞動力設立互助保險基金
2016年11月,青島市農委發布《2016年度我市農村土地有序流轉適度規模經營情況》,文中提到,我市現涉農三區四市共有承包土地總面積610.78萬畝,流出土地農戶達到40.49萬戶,占承包總農戶111.97萬戶的36.2%。適度規模經營,為發展農村經濟注入了新活力。但同時由于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及農場工作的特殊性,家庭農場或者企業基地農場,在基地用工人身保障方面帶來了新挑戰。建議在青島市設立專門針對家庭農場或企業基地農場用工的互助保險基金,該基金由有需求的家庭農場或企業出具一部分資金,由政府提供一部分資金。該基金專用于超齡勞動力發生人身損害時的補償。
政協委員蔡爾航:規范立體停車場的建設和運營緩解“停車難”
青島市區內,特別是市南區市北區,停車難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市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為解決城市擴張中的“停車難”問題,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出臺《青島市建設立體停車位的管理辦法》,對社會力量建設立體停車場制定出詳細的地方法規,包括政府的資金扶持數額、盡量提供利于經營的選址、對供應廠商實行嚴格的質量管控、停車場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管理培訓和技術培訓、制定統一的收費標準等。繼續增設立體式停車場的建設,以緩解人口密集區,如醫院,商場,車站等公共區域停車難問題和交通壓力。
政協委員崔西展:讓工匠精神進校園
市政協委員、青島電子學校校長崔西展帶來了“讓工匠精神進校園”的提案。作為職業教育界的政協委員,崔西展希望把優良的工匠精神引入校園,把熱愛勞動、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入到老師和學生的工作學習中。他說,職業教育要為個人謀生之準備,要為服務社會之準備,要為提升國家和整個世界的生產力之準備,工匠精神進校園不可或缺。崔西展表示,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學校設什么專業一定要和社會對接,課程內容要和崗位需求對接。“按照青島打造十個千億級產業鏈、打造三中心一基地的要求,青島電子學校在校內已廣泛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對學生技能、特長的培養等,使學生的發展更加鮮明化、立體化。”
政協委員劉晟:統籌城鄉師資力量均衡發展
平度第一中學校長劉晟建議:加強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希望青島市統籌考慮農村中小學與市區在師資上的不均衡,促進青島全域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同時提出提高中小學教育投入中教師內涵發展所需,通過崗位培訓、送教下鄉等多種形式引領農村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建設網絡學習平臺促進城鄉優質資源共享,改革教師編制、薪酬、職稱等人事管理制度,加強專業教師的補充,落實“縣管校聘”制度,加大城鄉對口支援力度等建議。
政協委員王可鋒:為大學生搭建創業平臺
王可鋒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提出了《關于建立大學生創業互助保險的建議》。他認為,對于沒有《個人破產法》和完善的社會保障的前提下,大學生一旦創業失敗,就會給個人和社會帶來極不穩定的因素。他建議由人社部門牽頭,首先聯合科技局等部門走訪共青團、高校等大學生密集群體,進行針對性的調研,對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影響進行預估和評價。根據調研結果,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政策,形成大學生創業商業模型作為創業的引導和啟發、形成大學生創業風險預估作為創業預警管理的啟示,形成大學生創業失敗保障作為創業兜底的制度。實現優化創業環境,提高創業積極性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