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行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制度,是新時代項目審計工作內在要求,是保證項目審計工作進一步公開透明,提高工作質量的重要舉措,更是將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有效結合,督促被審計單位積極落實整改的重要手段。做好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工作,需要審計機構進一步提高項目審計工作質量,完善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工作機制,并建立結果公告信息反饋機制。
關鍵詞:審計結果公告;意義;對策
審計作為經濟決策科學化、管理規范化、風險防控常態化的一項重要制度設計,既是各部門、各單位強化內部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環節和重要組成部分。實行審計結果公告制度是我國審計工作盡快與國際接軌的需要,也是保證審計工作進一步公開透明,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舉措,更是將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有效結合,督促被審計單位加強管理、改進工作、落實整改的重要手段。
1 項目審計結果公告的意義
1.1 新時代項目審計工作內在要求
新時代項目審計工作要始終堅持依法依規開展,不斷提高自覺遵法、模范守法的能力和水平。要切實規范審計取證、資料獲取、審計處理等行為,強化審計質量控制,防范審計風險。要堅持用事實和數據說話,注重與審計對象和相關方面交流溝通,做到嚴謹細致、以理服人,使審計結果經得起檢驗。實行審計結果公開制度,增加了審計工作的透明度,增強了審計結果的公開性,擴大了審計工作在社會各界中的影響。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公開相比較,實行項目審計結果公開具備更好的操作性,對推動規范項目實施管理起到積極作用。
1.2 提高項目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舉措
實行項目審計結果公開制度,對審計機關(機構)以及審計人員而言,是一種無形卻強有力的監督,促使其不斷提高工作質量。這種監督來自以下三個層面:一是來自被審計單位的監督,要求審計機關(機構)對外公布的審計結果必須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特別是對其存在問題的揭示必須有充分的證據,對相關問題的處理建議必須切合實際、具有指導性。二是來自社會公眾的監督,公眾更關注審計結果公告反映的重大問題是否及時得到糾正和處理,從而樹立良好的審計形象。三是來自審計機關(機構)內部的監督,要求審計人員嚴格遵循審計準則,促使審計行為更加規范,審計結果客觀公正。
1.3 督促被審計單位積極落實整改的重要手段
對項目審計發現的共性問題、典型問題和審計問題整改情況等,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告,能夠引起被審計單位以及相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切實抓好整改落實工作,根據審計發現問題的種類,區分性質和形成原因,分類處理,杜絕屢審屢改、屢改屢犯的情況發生。同時,項目審計結果公告發布以后,可以供各項目單位相互借鑒,避免同類問題重復發生,增加項目單位規范經濟行為、提高項目管理水平的自覺性。
2 項目審計結果公告的對策
項目審計結果公告是一把“雙刃劍”,隨著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制度的實施,在社會公眾對審計機關(機構)認知認可的同時,必將更關注審計機關(機構)工作質量以及審計人員行為的規范性。審計結果的對外公告,在揭示被審計單位問題的同時,也對項目審計工作質量和人員專業水平、能力等提出嚴峻挑戰,審計風險隨之增大。要做好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工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2.1 建立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制度
目前,我國涉及審計結果公告的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國家審計基本準則》以及《審計機關公布審計結果準則》等,法規明確國家審計機關除了要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報告審計結果外,還可以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建立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制度,一是增加審計機關(機構)責任心,樹立工作質量紅線意識,始終依法依規審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審計問題,讓審計工作質量經得起檢驗。二是增加被審計單位規則意識,讓被審計單位提前就了解,不規范的項目實施管理行為會帶來何種后果,不斷增加其項目規范實施管理的主動性、自覺性。建立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制度,要避免以下情況的發生:一是未經批準擅自發布審計結果公告;二是未發布或者未及時發布應當發布的審計結果公告;三是阻止或者干擾審計結果公告。各級審計機關(機構)應本著對黨和單位事業高度忠誠,審時度勢、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借鑒國家上位法關于審計結果公告的相關要求,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區(單位)的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制度。
2.2 提高項目審計工作質量
審計質量是項目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同樣是項目審計結果公告的生命線。項目審計報告是項目審計結果公告的基礎,只有高質量的項目審計報告才會有高質量的結果公告,高質量的項目審計報告需要規范完善的審計業務流程,嚴格的質量把控作為保障。一是建立完善項目審計計劃編報、現場審計組織實施、審計業務復核、審計報告編寫、問題認定及法律條款適用以及保密廉政等各項制度,使整個審計業務流程規范運行。二是健全審計質量考核評價機制,把審計質量納入相關業務處室以及個人考核重點工作之中,明確獎懲措施,促進項目審計工作質量不斷提高。在此基礎上,建立項目審計相關信息庫,分析、匯總、提煉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傾向性的問題以及被審計單位整改落實情況作為項目審計結果公告的重點內容。
2.3 完善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工作機制
項目審計結果公告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或其他類型審計結果公告有共同點,也有其自身的特點。項目審計結果公告應結合項目審計工作特點,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工作機制:一是完善項目審計結果公告程序,為了最大限度發揮項目審計結果公告作用,可以從公告發布的單位、時間、是否實名制、媒介等幾個方面來考量。一般來講,在項目審計結束后的第二年初或是重大項目審計結束以后,審計機關(機構)立即在所在地區(單位)公共信息平臺上,以所在地區政府或者單位的名義對項目審計結果以及整改情況進行“雙實名”公告,其影響力是最大的。二是關于項目審計結果公告范圍和對象的選取,除因涉及國家秘密的事項外,應對列入年度審計計劃的所有已審計項目發現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公告,公告應面向審計機構(審計機構)所在地區(單位)與項目審計相關的所有單位。三是完善項目審計結果公告的內容,應建立項目問題數量及問題數率、審減資金及審減率、項目拖期時間及拖期率等評價指標,對年度內項目審計發現的普遍性、典型性、傾向性問題以及被審計單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公告,公告應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研究,引用相關法規,并提出處理建議。
2.4 建立項目審計結果公告信息反饋機制
為了正確發揮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制度的效能,有效提升項目審計結果公告的社會影響力,使審計監督在促進項目規范實施管理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建立項目審計結果公告信息反饋機制十分重要。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后,審計機關(機構)應通過各種渠道、途徑收集項目單位對公告的反映,了解民意、反饋民情、集中民智,及時處理信息反饋結果,不斷調整工作思路,努力改進工作方法,與時俱進,不斷完善項目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發揮社會監督和審計監督的合力。
參考文獻
[1]馬青山,徐學波.實行審計結果公告的實踐與思考[A].審計與經濟研究,2006(3).
[2]鄭小榮,何瑞鏵.中國省級政府審計結果公告意愿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審計研究,2014(5).
作者簡介
李剛,男,漢族,湖北省應城市人,會計師,管理學學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專業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