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博 唐鳳 趙露 黃雅惠
摘 要:近年來,我國大學生支教公益事業不斷發展,社會影響力也逐年提升,在寒暑假開展活動的短期支教成為大學生參與支教活動的重要途徑。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導致支教活動存在各種問題,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作為支教活動的實施方對這些問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研究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從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發展初期和成熟期兩個角度論述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所面臨的問題;第二部分從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的組織基礎和社會資源的供求上分析問題原因;第三部分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發揮高校管理孵化作用等對策助力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發展。
關鍵詞:短期支教;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困境;對策
1 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發展面臨的問題
1.1 發展初期主要面臨問題
1)經費緊張,活動開展受阻。隨著各高校各類組織的發展,數量規模均有較大提升,原有資金在現有分配之下日趨緊張。在調查中,大學生支教組織發展前期由于組織規模較小,缺乏相應自我特色,社會影響力仍處于較弱狀態,在資金的籌集方面更顯劣勢,導致資金來源較為單一且較少,在相關支教活動實施時缺乏相應資金來源,導致部分活動設想無法有效實施,活動實施上受到的限制,使得其所能夠造成的社會影響力較弱,對社團整體的發展貢獻有限。
2)志愿者人員高質量培訓薄弱。在對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負責人的訪談中,關于志愿者培訓環節,各個支教組織所持續時間各有不同,但在支教教學能力的培訓上多數組織缺乏相應專業人員的指導,培訓中多為前任隊員的經驗分享會等,部分組織中雖有專業人員進行培訓,但也存在培訓次數較少或培訓內容與組織支教課程聯系較少的問題。高質量培訓的缺乏成為限制提高支教活動效果的重要因素。
1.2 成熟期主要面臨問題
1)組織內部管理人才缺乏。通過對武漢地區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中管理成員的訪談發現,社團管理層成員中絕大部分為非管理類專業學生,且其管理層成員以大二為主。支教組織作為公益社團的一類,其運作模式有別于其他社團,具有較高能力的管理人才的缺乏成為支教組織進一步發展的阻礙,同時由于組織成員的快速流動性,管理層缺乏對支教組織的整體把控,經驗能力仍有待提升。
2)資源外部依賴性過強。(1)資金資源。在本次調查中大多數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對外部資金資源依賴較為嚴重且組成結構較為單一,多數組織資金主要由外部基金會支持,自身義賣籌款,以及校方撥款或報銷構成,其中來自外部基金會支持以及校方撥款報銷的資金在開展支教活動預算中所占比例普遍在50%以上,其中部分支教接近80%,在學校或學院的團委下屬支教隊中此類來源比例更高,部分支教組織資金對外依賴嚴重,自身缺乏造血能力。(2)支教點資源。多數高校支教組織除在資金上對外部依賴性較強之外,同時在支教點等資源上過多依賴外部,部分支教組織在支教點方面的開發上選擇借用其他外部公益組織所開發的支教點,雖然在過程上能夠有效降低開發新支教點難度,但容易收外部組織影響,其課程設計及支教理念的傳達上受到支教點所屬組織的限制,同時支教點的長期使用性上存在不確定性,導致支教組織無法按照自身支教理念對支教點進行長期改善,存在風險性。
3)部分專業要求較高的部門缺乏。由于部分活動在實施過程中對專業性的要求較高,大部分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缺乏相應的支教地調查、志愿者教學能力培訓等前期準備及后期的效果評估。在大部分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中,由于單個組織在實施過程中缺乏相應資源或取得資源成本過高導致組織內并沒有存在固定的培訓、調查等專業性部門,或是因為管理層對此類方面了解較少,未考慮設置相關部門開展活動,導致部分專業要求較高的部門缺乏。
2 問題成因分析
2.1 資源供給速度與需求速度的不匹配
大量相似公益組織的建立與發展,武漢地區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整體規模上不斷增大,而在高校內部資源增長速度較發展速度而言仍較低,同時各類大學生可接觸到的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多存在于高校之中,由于部分高校存在的保守穩健心理,對非直屬的此類組織持不支持不反對的態度,導致此類大學生短期支教類社會組織在高校內缺乏相應的必要支持。而眾多的同類型競爭者導致整個公益環境中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整體在獲取上高校及外部資源上面臨困難。
2.2 以學生為基礎的組織模式
大量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扎根于高校,其組織基礎便是高校學生,扎根于高校能夠獲得大量擁有公益熱情的成員,在活動實施上不會出現缺乏人手的局面,同時扎根于高校能夠有效降低人力資源成本。但高校學生相對于職員而言作為特殊群體,課程學業的要求導致無法將全部精力用于組織發展運行,對公益前沿的發展上也存在了解不足,同時高校學生作為非專業性管理人才在先天上較其他社會公益組織存在差距,對組織運行發展及長期規劃上存在不足。
3 對策研究
3.1 加強高校社會連接,完善高校管理和孵化職能
充分發揮高校在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發展前期的孵化作用,在高校積極引導下推動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進入快速發展期。在引導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發展的同時,高校加大組織的管理力度,對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加以甄選,對存在的低效、前景較差的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予以勸離或合并。
高校發揮孵化作用的同時加強高校與社會連接,在高校孵化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資源能夠自給、獨立運營的大學生短期支教組織破殼進入社會,進而發揮出社會公益類組織的優勢。
3.2 加強外部聯系,積極開拓新資源
加強外部資源聯系,通過新引入外部資源,進而完善自身資源籌集渠道,降低組織運行風險。隨著我國公益事業的迅速發展,目前比較可行的途徑主要有申請外部基金會項目支持,通過聯系外部公益性基金會取得基金會資金資助,完善資金籌集渠道;加強自我品牌建設,通過提高自身影響力從而吸引外部商業贊助;加強與外部公益樞紐型社會組織聯系,在其指導下提高自身能力及獲取相關資源。
參考文獻
[1]白洋.高校公益社團發展困境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2]周志豪,馮鈺婷,徐大雙,白雨薇,袁星宇.大學生短期支教新模式的構建[J].科技經濟導刊,2016(25):105+104.
[3]方冬敏.高職院校共青團樞紐型社會組織功能的研究[J].學理論,2014(36):265-266.
[4]魏申,周珮璟,王金星.高校公益組織發展研究——以武漢市六大高校的調研結果為例[J].祖國,2014(14):74.
[5]張健.大學生短期支教現狀調查[J].教育與職業,2014(07):41-42.
[6]孫燕琨,張煜萌,曹東明,李運然,張琦.在校大學生的短期支教效果與發展模式研究——以廣州地區“Wake&Love;喚醒·愛”公益組織為例[J].價值工程,2014,33(01):321-323.
[7]李冰潔,沈濤.參訪·協作·聯合——探索高校公益社團與NGO合作新模式[J].青春歲月,2013(21):259+258.
[8]李鳳.大學生公益團隊的建設與管理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9]羅婧,王天夫.何以肩負使命:志愿行為的持續性研究——以大學生支教項目為例[J].社會學研究,2012,27(05):94-118+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