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林外傳》是大陸章回體古裝情景喜劇,電視劇最大的特色就是幽默搞笑,充滿了濃郁的煙火味道。電視劇以“江湖”作為大環境,以“同福客棧”作為故事發生地,打破了中國人歷來對“江湖”的險惡與自由的印象,采取無厘頭的搞笑方式將他們的生活展現的豐富多彩。
關鍵詞:友情;煙火味道;美化江湖;虛構;后現代主義;表現手法
《武林外傳》中主角之間的關系很少涉及到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等不容改變的血緣關系。大體上來說,血緣關系是穩定的,缺乏變動的。[1]因為血緣關系缺乏變動性的特點會限制情節的發展,年長角色會對年幼角色具有強制的權力,這種關系的故事變動性較小,會減少相對有趣的臺詞對白,無厘頭的搞笑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所以,電視劇還是將“友情”作為主要關系,這種關系特點可以延伸到主角與客官、江湖人士、行業競爭者之間等等。電視劇的人物關系以友情為主要關系展開一個個的小故事,主角之間的緊密聯系與相互了解,彼此靠長期的共同生活進行互動,以此為基礎展開一系列“雞毛蒜皮”的矛盾。《武林外傳》賦予“友情”一片肥沃的土壤,為其創造了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來自五湖四海素未謀面的有緣人相聚于同福客棧,給觀眾展現了“友情”不斷成長的過程。無論是姐妹之情還是兄弟之情,或是男女朋友,這種“朋友”的關系設置可以為情節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它不會觸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家庭倫理秩序。中國人歷來擁有江湖情節,無論是深受古代文化的影響還是向往武俠小說的世界,江湖總能給人自由和探索的感受,再從我們的生活出發,很多人最大的夢想就是環游世界,與古代相比,盡管今日的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等方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不可否認,這種想走出去看看的心理總是有渴望自由的痕跡,無論是兒女情長還是追求信仰,采取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掙脫了家庭的束縛,在親情這個無法改變的層面上寄托了我們對于生活的幻想。
電視劇將生活中的細節不斷地放大,例如,“吃瓜子”、“踢毽子”、“纏毛線”等場景多次出現,中國民間的事物“炕”、“柴火”、“糖葫蘆”“玉米”等也成了《武林外傳》中的常客,將血雨腥風的江湖搬進了日常生活。電視劇借助充滿煙火味道的事物來將刀光劍影的江湖簡單化,不斷地縮小俠客與平民之間的差距。平谷一點紅因愛極了洗手而一改常態,高手金銀二老因為內訌而死,衡山派弟子竟然對莫小貝惟命是從……在這個方面說,《武林外傳》是將江湖生活化了。《武林外傳》的故事編排與一般的武俠電視劇完全不同,無論是尋仇的還是路過歇腳的,小題大做的故事編排和離奇的情節設置往往給人感覺“小聰明”能戰勝“實力派”,不合邏輯的劇情發展也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佟湘玉屢次代表正義救助他人,幫助那些落難的人,展現最簡單但卻永遠不會過時的道理。江湖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真正的融在了生活中,同福客棧中上演的正邪之斗不再有無辜生命的犧牲,它將“正義戰勝邪惡”的這條道路簡單化了,將“打打殺殺”轉化為“吵吵鬧鬧”,將無限大的“惡”裝進了“愚蠢”的框架里。作惡多端的姬無命還是會聽從常人的建議,功力深厚的白三娘在磨難中依舊保有對常人的愛憐,殺人不眨眼的公孫烏龍到頭來依然保留對生命的敬畏。惡人不是無藥可救的,他們都是有人性的,他們也都是人。每當有江湖惡人出現時,電視劇不會將重點放在展現他們的武功高強上,而是用主角們的智慧來應對高深莫測的江湖,而且都能有良好的效果。這個過程不再是血流成河,不再展現民不聊生的苦難場景,而是在輕松的氛圍中給了觀眾想象的權利,且又給想象穿上一層保護膜。電視是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延伸,[2]而這個傳播媒介將影響并且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對于觀眾來說,“無意識的搞笑”也許會給生活帶來一絲歡樂,會將生活中的恩怨煩惱暫時拋之腦后,將生活中的瑣碎和無奈通過電視這樣的媒介展現給觀眾,最后常常由佟掌柜給觀眾講述最簡單的道理,這樣對觀眾的生活態度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其無厘頭的搞笑臺詞所表達的意思往往會誤導年齡較小的觀眾,他們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我防護和糾正的能力都還較弱,不利于他們形成正確歷史觀和價值觀。觀眾不能將《武林外傳》當作真實的歷史加以記憶和理解,《武林外傳》中也沒有太多的歷史典故和精華,所涉及的歷史只是皮毛,編劇也未深入展開。《武林外傳》借助了歷史,但只是使電視劇的故事背景更加合理化、神秘化。所以,觀眾獨立于現代生活的自由,遠離于古代武林的險惡,無限的接近江湖,又無限的遠離江湖。
《武林外傳》的不同之處還體現在故事的不受限制性和和演員與拍攝人員的互動性,這也體現了后現代主義的某些特點。伊格爾頓在認為“后現代主義同時一種文化,一種理論,一種普遍敏感性和一個歷史時期。……它的典型風格是游戲的,自我戲仿的,混合的,兼收并蓄的額和反諷的。[3]我們不可否認這種攝制手法會給人帶來眼前一亮的感覺,而這種表現手法則體現了“游戲性”的特點,它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泛娛樂化現象,反映了觀眾觀看電視的心理需求的轉變。在一般的武俠劇中,編劇和導演等人會將鏡頭的腳本都設置好,力求給演員創造良好的環境,追求完美的演出效果和拍攝效果。比如展現江湖高手間的決斗時,會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拍攝來渲染這種緊張的氣氛。《武林外傳》中的拍攝手法與其不同,電視劇的“跳躍感”強烈,其目的不在于將觀眾完全引進故事的情景中,而是可以隨時跳出故事的圈子將與電視劇故事不相關的事物拍攝到畫面里,尤其是與拍攝人員聯系起來,樂于向觀眾展現電視劇的拍攝和制作過程,縮短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滿足觀眾的好奇心。作為古裝喜劇,這是由電視劇的取材和風格賦予它這樣的權力。也就是說,這種攝制手法不會讓觀眾入戲太深,而是為觀眾營造一個距離現實較近的世界,觀眾往往會對故事結局的關注度降低,會更傾向于整個拍攝過程的趣味性和電視劇本身的搞笑化,當這種攝制手法所起的效果足夠好時,在一定意義上就將觀眾“拉進”了拍攝現場,能夠起到俘獲人心的作用。喜劇是一個不斷被建構、不斷被修改的概念,它隨著現象─外延的變化而變化,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沒有概念的喜劇,只有實踐的喜劇。[4]從生活中不斷地尋找搞笑細節,喜劇的變化與生活密切相關,而《武林外傳》編劇所追求的與時俱進的幽默也整體現在形式新穎的攝錄方法上。第20集中李大嘴講到的“你咋搶我臺詞呢?”佟湘玉的“因為我這句臺詞嘚啵嘚啵最經典”等等,這些就體現了《武林外傳》的不受限制性。第20集中郭芙蓉想給大家一個美好的新年,在經歷了寫對聯失敗、制作炮仗失敗和包餃子失敗后大家在教育她時,郭芙蓉說道:“小雷,回放!”;第26集郭芙蓉與呂秀才吵架時也將拍攝機器和工作人員拍攝入畫面,“假扮陰間恐嚇包大仁”展現拍攝人員的等這種刻意的表現會引起觀眾的興趣,在《武林外傳》純屬虛構的性質下,這種表現手法是完全出于喜劇的考慮,是無厘頭的搞笑方式。與穿越劇不同的是,電視劇本身沒有左右歷史的發展。
《武林外傳》充分考慮到觀眾的需求,在編劇和攝制手法上都采用新穎的模式,將不斷美化的江湖搬進了生活,帶給觀眾精神上的溫暖與愉悅,它所表達的生活態度也值得觀眾不斷地思考與探索。
參考文獻
[1]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商務印書館,2000.
[3]特里·伊格爾頓,華明.《后現代主義的幻象》[J].財經政法資訊,2014(5).
[4]張琦.知識分子的精神斷章:中國當代喜劇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張紫涵(1997-),女,漢族,甘肅省蘭州市,上海體育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新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