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瑛
鳳凰,古稱鎮竿。2001年,鳳凰古城增補入國務院公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成為華夏民族文化的代表。這里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濃郁的民俗風情,神奇絕美的土家苗族文化,城內古跡星羅棋布,建筑古樸典雅,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形成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曾被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稱贊為中國最美麗小城。
“一座青山抱古城,人杰地靈出鳳凰。”古城人才輩出,群星薈萃。
人物之一:沈從文。“世人知道鳳凰,了解鳳凰,是從沈從文開始的”。鳳凰城孕育了沈從文,沈從文光大了鳳凰城。沈先生是我國著名作家、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在中國文壇中被譽為“鄉土文學之父”。他一生筆耕不輟,《湘西》《湘行散記》《從文自傳》等作品被翻譯為多種語言文字在海外流傳。其故居坐落在古城南中營街10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祖父沈宏富在拆除舊宅后興建的,系一座帶有明清建筑風格的典型南方土家四合院,小巧玲瓏,古色古香,是鳳凰古城文化內涵深厚,且最具特色的古建筑之一。占地600平方米,分為前后兩進,共有房屋10間。里面正堂是沈從文先生的石膏雕像,室內陳列著先生的生平事跡,文學稿件以及當年用過的實物。
另一個跟沈先生有關的,是沈從文墓地。位于南華山麓東側,沱江下游的聽濤山上,沒有墳冢,沒有繁復的裝飾。一塊天然五彩石掩映在山林之中,其正面鐫刻著沈先生對世人的告白:“照我思索,能理解‘我;思我思索,可認識‘人。”石碑后面,乃沈之妻妹張充和所撰“藏尾詩”:“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旁邊另一塊石碑上,是國畫大師黃永玉為表叔而立。上書“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石碑和墓上的碑文,透射出先生崇高的精神品質、濃厚的鄉土情結,引后人緬懷。
人物之二:熊希齡。中國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實業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和愛國者。人稱“熊鳳凰”。被譽于“湖南神童”,一生文字著述甚多。1897年,他官至長沙時務學堂總理與譚嗣同、梁啟超等組織了南學會,積極倡導變法維新運動,并創辦了后來的《湘報》。1913年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因與袁世凱政見不和,辭官為民,興辦教育。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業。1920年創辦了北京香山慈幼院數十年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對國家和社會的有用之才,香山慈幼院在海內外享有很高聲望。1924年,他又組織世界紅十字會中華總會,并擔任會長12年之久,在全國各地救災辦賑,并參與國際賑災活動。1932年,他散盡家產,共計大洋27萬5千2百余元,白銀6.2萬兩,全部用于社會救助和慈善教育事業,創辦“熊朱義助兒童幸福基金社”。毛澤東主席曾講:“一個人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熊希齡是做過許多好事的。”胡耀邦總書記評價他:“鳳凰出人才,熊希齡當過國務總理,做過許多好事”。周恩來總理也說:“熊希齡是袁世凱時代第一流人才,是內閣總理。熊希齡的事,我看后就記得很清楚。”
故居位于文星街的一個小巷中,總占地面積800平方米。是一座由堂屋、臥室、廂房組成的磚木結構的民居。屬于典型的苗族古建筑風格。居共四間,正房陳列舊時物件,廳堂、臥室等陳列熊先生事跡行狀、文稿手跡、著作等。立于客廳左右立柱上的對聯:“一生赤誠愛國盼中華振興,半世慈善辦學為民族育才。”正是對熊希齡一生的最好概括。
還有近代政治革新家、湖南第一師范創辦人陳寶箴;一品欽差大臣貴州提督田興恕;國畫大師黃永玉等出眾的名人文化。
鳳凰稱得上是一座“文城”。但是由于經濟相對滯后,相當一部分文物古跡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利用和妥善保護。以名人故居為例,首先,文化內涵挖掘不夠。目前展區僅是純粹的照片、遺物等的陳列,講解與文字說明乏味和空洞。其次,周圍配套的文化基礎設施少。再次,當地政府重視程度不夠,宣傳力度不大。一方面,故居遭受破壞,修繕不及時。由于缺乏管理、保護,院落房屋年久失修,已經失去了當年的風采。另一方面,在城鎮規劃建設中,因過度注重經濟效益,沒有認識到名人故居的真正價值在哪里,導致歷史文化的積淀和厚重一點點削減。
基于以上對鳳凰古城文化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我提出幾點可供參考的建議:
一、組建專家隊伍,舉辦學習交流會、研討會。邀請專業工作人士和各專家以比較全面的視野進行審校,恢復體現故居主人在某一歷史時期的文化思想及人格魅力的建筑原貌。沈從文、熊希齡等名人故居在此,他們的成長往往離不開地方文化與地方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對歷史人物的生平研究時,需聯系當地自然與人文特色,并積極收集遺留在民間的物品和流傳在民間的故事,這樣可以令前來瞻仰的后人感受歷史人物的成長足跡,追思其成長歷程,從而產生強烈的共鳴和對歷史時空的懷念感。
二、在城鎮改建擴建過程中,要重視整體性規劃,注意處理好故居與周圍環境的關系。
有選擇地重點修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街坊、古巷等,對一些損毀較為嚴重的重要文物古跡,也要盡快進行修繕和維護。其中有些具有特定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建筑,我們可以采取殘存式保護,做到新舊分離,呈現不同時代的建筑風格共存共容的獨特的街景立面。增設民居博物館、紀念館、紀念品商店,打造以名人軼事、文學作品為主要內容的特色街區,以名人故居和民居民俗作為主要的基礎,實行整合性保存當地的居民生活文化。
三、相關部門要著重加強保護力度,盡量減少商業元素的影響。主管單位要鼓勵社會各界與投資人對名人故居的保護性開發與援助。還可設置專項基金投入,如各級政府的城市規劃部門、文物保護部門和環保部門對古城古跡的項目都投入一定比例的資金,等等。當下名人資源在市場經濟沖擊下,商業化過于濃厚,對此,還應采取有利措施,積極推進故居使其恢復原有的文化展現和歷史教育意義。
四、發揮出引導、傳遞正能量的特殊作用。名人故居被賦予的真正意義,在于用精神和它的文化韻律影響后人。弘揚和普及與之相關的文化和精神觀念尤為重要,如開展“名人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結合中小學教學資源,設置一些免費參觀活動,讓義務教育階段的孩童走進名人故居的時候,心靈上受到啟迪,進而激發他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認知和高尚品質的追求。通過實地參觀提高國民素質,盤活和改善名人故居現狀,同時借助名人故居來增強和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保護好名人故居,發揮好名人故居的作用,對于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具有重大意義。
名人故居閃耀其特殊的文化光輝。把名人故居建設好、維護好,可以增強地域文化氣韻和精神財富。也能讓故人的精神之樹,福蔭后來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