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瑩 (吉林大學 130012)
柳宗悅是“民藝”一詞的創造者即“民藝之父”。身為日本著名的民藝理論家、工藝美術家和民藝運動的倡導者,柳宗悅出生于東京,曾在大學時期學習哲學同時訪問了朝鮮和中國,這讓他對各國的民間工藝產生了頗為濃厚的興趣,并且他也開始致力于倡導民間工藝美術。為了復興日本的民間工藝,他開始籌辦了日本民藝美術館,但是最后卻因為資金的問題未能成功。從那以后他開始發表了大量的論文,以此來宣揚他的民藝觀點,并且也受到了藝術界的好評。柳宗悅的許多民藝觀點有濃厚的哲學色彩,東西方哲學家的思想都有體現在他的民藝觀點中。他堅持深入民間并且在民間中發掘真正的工藝之美。他對日本乃至于亞洲的民間工藝的理論和保護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柳宗悅的民藝思想與理論對日本的民間手工藝的發展影響至深,他一再指出,所謂“民藝”即是普通的,不能約束“民藝”的含義,要開放地理解為普通平凡器物的意思。“民藝”其實就是民間工藝。民藝也就是由民間手工藝的工匠制造的,并且被平眾日常生活使用的手工藝制品或器具。在民間民藝主要是自給自足,他的數量是以需求為導向的。
柳宗悅將民藝的特征總結為: 民藝的實用性,民藝的平常性及民藝的國民性和民族性。首先,民間工藝實用性是必須存在的關鍵特征要素,因為民間工藝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真切地使用的物件,沒有實用性的日常生活使用物品就不再是民間工藝了,也只能被看做是一件藝術品。因此民間工藝必須在使用中能夠體現出普通民眾的生活,并且為他們帶來便利。其次,民間工藝一定是廣大平民設計、生產并自己消費的工藝品。這些制作者都不是多么尊貴的人,而都是無名的工匠,并且這些日常器具是為了使用而不是為了欣賞而制造出來的。柳宗悅認為美術和民藝在本質上是不一樣的,他認為美術的美是被少數人擁有的,而民藝之美是被多數人擁有的美。柳宗悅相信民藝的美代表了廣大人民的美,所以不應該被少數人所擁有,而是廣大的人民都擁有這種權利。少數的美術品的數量少價格也是非常昂貴,但是民藝則相反,因為其制作人數多所以價格也相應的低廉。現今民藝已深入國民的生活,同時民藝也具備了地方的特色,其形成的民族風格特色體現了民藝的國民性特征。美的基礎也是民族性的,文化的基礎是傳統的要去繼承和發展才會有國民性的工藝。
關于美的知識民間的工匠們沒有系統地學習過,但是他們也能創造出工藝之美。民間的工藝具有傳承性,它們是通過幾代的工匠傳承下來的,而不是通過某一個工匠創造出來的。通過繼承優秀品質的傳統,工匠能能保持熟練的制作,因此任何民間的工藝品都是工匠們繼承傳統的結果。在制作器物時工匠要認真負責,不能隨意改變器物的傳統法則,民間工藝只能尊重傳統,否則則會讓器物失去美的感覺。民間工藝的制作過程需要尊重地方的傳統習慣,要充分地利用當地的資源同時還要尊重當地的歷史傳統習俗,好的民藝品才能被制作出來。
柳宗悅認為的民藝的美應該是自然的美,自然的美也是健康的美。對于宮廷里的奢華裝飾是一種美,機器的制作也能產生美,這些美他都不否定,但他認為這些美是病態的美。宮廷里繁縟的裝飾物和昂貴的材料使得這些器物喪失了實用性,柳宗悅認為這些工藝品沒有民眾的基礎,它是給上層社會人的,因為它們并不具有實用性。而機器制造的工藝品,它們喪失了健康和誠實之美甚至喪失了人性。相對比之下,手工藝產品是由人手制作的,因此器物也充滿了人的情感和自然的美。
柳宗悅在日本創造的民藝館與傳統意義上的美術館、博物館的展覽方式有所不同。整個民藝館充分地體現了柳宗悅的民藝思想,很多美術館和博物館都是展出有名的作品,通過展示名人的作品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欣賞,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參觀名家的作品。然而柳宗悅并不按照常規走,他在民藝館中展示民間工匠的作品而非名家之作。展示的那些民藝作品中都沒有任何的署名,但是柳宗悅認為這些作品才是真正的民間工藝,他們自然、健康而樸素。這些行為在當時的日本顯得格格不入,被西方機械化的影響,人們不看好民間的工藝品,但是柳宗悅沒有放棄依然一直堅持著,不斷地完善著民藝館,最終才得到了大多數日本人的認可。民藝之父柳宗悅為日本的現代設計奠定了思想的基礎,他的兒子柳宗理則是把“民藝”精神與現代主義設計結合在一起。柳宗理在學習西方設計的同時,在柳宗悅的作品中看到了“民藝”精神與機械生產相結合的產物,同時也看到了“民藝”精神的相通之處和溫馨之感覺。
中國的民間工藝研究雖然早,但在研究中提到的“民藝”一詞也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受到了日本“民藝運動”的影響才出現的。擁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歷史的中國,也同樣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和日本一樣都有本國獨特的手工藝,相比較之下,日本對傳統民間手工藝的保護上做得更好一些。柳宗悅的“民藝”思想,為日本的現代設計走向世界在理論層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他認為民藝是具有一定規范與讓社會道德美化作用的,好的民藝可以讓人們潛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教育的。工藝已經存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沒有了工藝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國的傳統工藝也具有普遍性、實用性和發展性,具備健康之美、實用之美和傳統之美,它是本國的正統文化。日本的民藝理論對世界影響深遠,同時也對中國傳統工藝的保護產生了一定積極的影響。
中國要發展和傳承傳統工藝才能振興工藝美術,中國傳統工藝是工藝與生活結合的產物,中國工藝美術的產生及發展是以中國傳統工藝的為基礎的。傳統工藝是從民間而來的,所以它更能為廣大的人民大眾所接受,因此更能促進人民之間民族、文化的認同感。這就要求人民大眾充分地了解民藝的根本內涵,才能夠有助于理解中國傳統工藝的存在價值。對傳統工藝加強保護意識,讓更多的人積極加入到保護行動之中。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傳統工藝也慢慢的發展起來,因為機械通常被用在商業化上,加上雖然產品得以量產了,但是產品的質量也越來越不達標準,所以中國傳統工藝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至關重要。因為在機械化生產的過程中,傳統工藝越來越利益化,并且產品的生產也越來越粗糙,因此,中國傳統工藝的發展不是以機械化的工業生產為前提的。現今應該遏制機械化的快制造,應該讓傳統的工藝健康及傳統之美得以發揚。手工藝有著濃厚的民族特色等多種優點,能在多種場景中展現其特色,工藝品能被踏實而又細致的制造出來。這樣的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符合人們淳樸簡約和綠色環保的要求。
中國傳統工藝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社會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努力的保護我們的精神文明成果,結合時代的發展傳承和繼承中國傳統工藝。發展同時建設當今的文化并且保護文化的多樣性是為了能夠傳承和保護中國的傳統工藝。我們在學習柳宗悅的民藝思想時要不斷的發現中國傳統工藝的真正價值所在,并且能從其思想中認識到中國傳統工藝的發展性,在根據中國工藝未來發展的趨勢做出相應的更新和結合發展變革。借鑒柳宗悅民藝思想中的美的傳統,在傳統制作工藝上應堅持自然的原則,即在原材料的選用上和傳統的制作技法上應保持原汁原味。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中國傳統工藝要尋求適當的創新和發展,在傳承和創新的基礎上我們要不能為了追求利益放棄民眾的安全,而是要確保中國傳統工藝品的品質。
工藝文化扎根于民間,如果沒有民間的文化基礎,工藝的文化就繁榮不起來。在社會高速發展和文化大繁榮的今天,我們要為保護中國傳統工藝獻一份力,要在保護中國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有效地吸取柳宗悅民藝思想中的精華,更好地促進中國傳統工藝的保護行動。柳宗悅的民藝理論給當代中國民藝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啟發,需要我們在大交融的傳統文化中有效的繼承和創新傳統工藝,讓民藝的精神深入民心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