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玲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413000)
服裝智能的概念始于新世紀初,國內外研究人員在相關方面也生出了兩種派系,一種是從工藝設計出發,進行傳統CAD技術的深入研發;另一種是將設計思維、目標、法則進行標準列出后,設計師按照相應章程進行對應的服裝設計。而不論哪一種研究方向和設計方式,在實際服裝設計的過程中,都是將計算機技術作為設計工具,為此,服裝設計師在充分利用當代信息技術進行服裝設計要素和法則的智能配搭的設計邏輯和規律,也是提升服裝智能配搭設計的效率。
服裝款式構成的要素中,其離不開七大要素、八大法則。即廓形、色彩、材質三大主要要素和工藝、裝飾、部件、輔件四大輔助要素;及對稱、均衡、協調、節奏、旋律、比例、對比、夸張八大法則,在設計師進行要素和法則的選擇和配搭中實現服裝的多元化設計。主要要素是構成服裝形制、風格;輔助要素是對服裝形制、風格強弱的對應調整;而法則是對款式提供創新思維的美學依據和參考。所整合和排列的設計思維,在現代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中,也能使設計師在進行數據庫的圖像數據素材的調取中,利用計算機智能技術進行特定數值的調整、選擇,也是實現服裝智能設計的重要環節。
服裝設計要素和法則是服裝設計實現的基本,而在設計規律的編排和順序調整中,三大要素的四類變化規律(8種)、四大輔助的五類變化規律(16種)、八大法則的變化規律(255種)是傳統服裝設計師常用的設計依據和設計規律。在以往設計在復古、新潮的現實轉變中,設計師往往通過進行新一年服裝設計的定向走調,對服裝設計的基本思路和近期服裝風潮進行統一規劃,在基調中進行設計要素和法則內容的調整和轉變,也是使服裝設計變化出現多元化設計規律的核心。在按照傳統設計方式的變化規律中,由于設計師的精力和思維有效,在延展設計和創意性設計中,也只能在基數的設計要素、法則內容中進行設計規律的變化。
而計算機技術的引用,將相關內容進行電子數據的統一輸入中,也在將所有設計內容進行統一整合時,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軟件設施進行人體服裝效果設計的直觀展示和實時調整,而在這樣的組合模式中,服裝設計樣式也是傳統設計相乘后,出現上萬的設計變化樣式的組合和排列。并在模擬實際人群體型的過程中,對服裝廓形進行新的組合、構成,如將廓形按照人們的體型進行設計,其可分為A型、H型、O型、X型、T型五種(如圖一),在開展兩兩廓形的隨機組合中(如圖二),其變化廓形能生出37中類型,將廓形和計算機中已有的設計要素和法則進行變化組合,能獲得一千多萬種的變化樣式。
除此之外,服裝設計的其他構成要素,也能通過對色彩、材質、部件等進行調整的過程中,將其因素作為可變因子,也能使創意設計源源不斷的過程中,能通過現代計算機技術進行實際效果的展示和快速實現。
計算機技術在服裝設計中,設計師通常將信息處理和圖像識別作為實際的技術核心,計算機在高效模擬服裝設計師的思維和工作方式中,也是最大化將設計師傳統設計強度和力度進行優化的主要框架體系。
服裝設計在計算機技術的智能配搭中,其涉及到的數據素材,都是設計師前期進行服裝式樣輸入,并在利用計算機圖形相似值計算方式等,對服裝構成的變化規律進行掌握,在以計算機技術進行設計圖像的自動識別和處理過程中,對服裝構成進行數值變化效果的跟蹤,也是對服裝構成要素知識和運行模型庫建立的保障。
如圖三所示,我們能看出在計算機技術的服裝設計中,其實際工作開展的流程主要由進出口和指令區;后臺工作區;智能推薦路線區;工作流程等構成。路線①是在計算機對用戶指定的交互指令的傳輸路線,在UI系統進行工作指令的發出中,向計算機運作系統進行對應數據庫工作模塊的指令傳輸。路線②是在對輸入圖片機型圖庫分類、摳圖、成品的系列工作交替中,對其圖像進行內循環的圖像出路路徑。路線③則是原始圖傳輸至路線②后,通過計算機自身的智能功能,按照客戶現實的需求進行視覺圖像的呈現和需求滿足。
在實際的工作流程圖中,通過圖像識別特征值的提取,并在梯度向量流和種子區域的對向功能區間的綜合中,對服裝自動成像和背景分割進行適應用戶現實需求的程序設置,在將服裝元素樣式進行原始圖庫的數據調取中,也是在計算機自動成像的指令傳輸中對其服裝圖片的效果進行二值化處理,在圖片進行處理后開展掩膜處理,也是最后根據著裝需求進行著裝圖片的分割處理和服裝前景圖像提取,并在最終成像中,將摳圖完成的服裝圖片進行特征值計算和智能配搭設計流程的開展。
實際的服裝設計要素智能配搭設計的計算方式,通常以跟蹤算法為相關構成要素特征值的計算,而相關計算方法也是智能服裝配搭設計的重要環節。其實質是通過對服裝構成要素進行實時跟蹤,在對款式進行有效識別和推薦的過程中,按照特征值的變化調整對實際的服裝設計變化規律參照指標進行現實的調整和圖像呈現。而在具體的構成要素特征值的跟蹤過程里,也要根據服裝形狀點集X和Y的設定;利用匈牙利算法對兩點之間總的初始匹配進行獲得;且在利用Wendy Aguilar提出的GTH方法對錯誤匹配點進行剔除,隨后根據TPS模型參數對實際服裝款式需求在數據庫的快速分析和查找中,為設計師和消費者節省大量時間。
也正是這樣的智能配搭技術的應用和高效的計算,減輕著設計師的工作強度的同時,也為其服裝的創新創意提供的可能,使其從繁瑣的實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并在減少時間成本的過程中,提高了常規設計的效率。
總之,文章從專業服裝設計角度對服裝設計要素和法則的智能配搭設計進行服裝構成內容和計算機圖像處理內容的梳理和分析,也對計算機實際工作開展和運行軌跡進行相應的掌握。即計算機系統在模擬設計師思維和工作路徑的過程中,通過計算機技術具有的數據化、信息化對服裝構成要素的圖形識別和特征值跟蹤計算,也是在進行智能設計構想的快速實現中,提升設計師實際工作效率。而隨著智能配搭技術的不斷研究和技術完善,其系統也在輔助服裝設計師的同時,通過軟件模板和移動APP、三維試衣等系統的對向鏈接,也使得消費者、經銷商、生廠商、設計師能在相關技術的支持下進行業務的高效開展和普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