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鷺 (四川美術學院 400000)
在16世紀和17世紀,荷蘭團體肖像畫幾乎獨占據了這一時期,這些作品大部分分布在荷蘭的北部和南部,比如荷蘭的主要中心城市,阿姆斯特丹,還有一些較小的城市,比如哈勒姆、海牙等。但是直到17世紀末18世紀初,團體肖像畫將不再出現。在荷蘭的大部分畫種中,風景畫、風俗畫和靜物畫在18世紀和19世紀時期都被銷售到了海外,相比之下,由于團體肖像畫大部分是由公司集團承擔而不是個人購買,此時的團體肖像畫已經停滯不前。因為在其他地區,并不存在類似荷蘭的統一團體,同時導致其審美經驗并不能接受團體肖像畫。因此,團體肖像畫成為了荷蘭的一種特產。1
荷蘭團體肖像畫獨有的審美特征在于畫面中的人物并置而存在,人物與人物缺乏動作的協調,因此在畫面中存在大量的令人尷尬的停在半空中的動作,會讓觀者在第一眼看到作品時認為這是無聊的,這種印象往往又再次得到認同。因此,在李格爾撰寫《荷蘭團體肖像畫》之前,荷蘭這一特產在美術史中也是往往被忽略的。但是李格爾在《荷蘭團體肖像畫》的前言中寫到:
“我們其中有一些人深信,我們受到訓練的使命不僅是要簡單的在過去藝術中找到能吸引當代趣味的它們,而且要找藝術作品背后的藝術意志和去發現為什么他們是以這樣的方式呈現,以及為什么他們不能是其他的方式。我們知道團體肖像畫就是這一種類型,他將展示真正的荷蘭藝術意志的基本特征。”2
對于李格爾來說,15世紀20年代成立的荷蘭團體肖像畫有自己的類型演變。在《荷蘭團體肖像畫》這本書中,李格爾用把荷蘭團體肖像畫分成了三個部分,以“外部一致性”和“內部一致性”二元對立的方式貫穿整個發展過程。
李格爾認為團體肖像畫的第一階段屬于“象征”階段,因為在觀眾面對第一階段的作品時,需要進入畫面內容之中,把每個人物與這群人物所屬的協會或者團體的精神聯系在一起。
“因此,我們可以把這個人物描述為對行為的否定,也就是說,它是一種非活動的表現形式。然而,這幅畫中涉及到身體運動的動作,是為了象征一種基于協會精神的親密友誼,這是由17位警衛隊所呈現的。我們將會看到,這一類型的圖像概念,是整個第一階段的特征,我稱之為象征性的時期。”3
在第一階段時期,人物身體的動勢仍然處于僵硬,人物的自由空間不夠充分,與外部聯系的“手”的動勢開始起到作用,手的刻畫為第二、三階段團體肖像畫的高潮奠定了基礎。
早期的荷蘭集團肖像畫精心利用象征手法來擾亂歷史繪畫的時間準時性,并主張一種新的繪畫連貫性和時代性的模式,而這種模式并不是以它為基礎的。畫面中的動作按照標準的等級排列人物,畫面中通過使用符號的聯想來協調它們。
在西方的藝術發展中,“手”作為重要的藝術符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手”圖形作為一種視覺語言,以其超越時間、跨越國界的沖擊力與感染力,向不同語言地區的受眾傳達出作者的意趣與思想。“藝術家將仔細觀察與藝術闡釋相結合,以此來表明手的解剖結構和表達功能的內在運轉機制。正是這一內在機制使我們的手得以在巨大的范疇內不斷地開發那些非語言的表達功能和表達能力。”
“手”的表現在荷蘭團體肖像畫中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標記,從早期階段的團體肖像畫中的雙手合十、手持棕櫚枝等等,隨著雙手的解放,每個人物的手指向的方向,成為了畫面中引起觀者進入畫中的重要標志。比如在Dirk Jacobsz的“Civic Guard Group Portrait of 1529”這件作品中,下半部分右邊第四個人物,一個直接在日期下面的人,伸出手來,好像在試圖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他的四名戰友也在向他指出,可能是為了讓觀眾把他當做是他們的指揮官,把他介紹給觀眾。在這件作品中,“手”的描繪溝通了畫面外部的觀者,達到了“外部一致性”。
在第二階段中,雖然畫面內部人物之間的關系慢慢發生變化,但是連接外部觀者的方式——“手”依舊在“外部一致性”中發揮了重要的功能。在Aert Pietersz的“The Civic Guard Group Portrait of 1599”這件作品中,與Dirk Jacobsz的作品有著相通的方法:在前排最靠近觀眾的兩三個人直接舉起了右手指向觀眾。右手邊的第二個人抬起的手指。李格爾認為這些手勢不能再被解釋為畫中人物與觀者之間廣義的、象征性的互動,而是作為一個與個體化觀者的瞬間交流。其余的人物動作也是如此。其中一個明顯的例子是鋼筆的人即將在他的帳簿中寫一些東西:描繪了他在完成任務的瞬間,但同時他又帶著這樣的緊張感,看起來好像他想要畫一幅觀眾的草圖。
到了第三階段,“手”在倫勃朗的創作之中,運用的更加純熟。在倫勃朗著名的《夜巡》這件作品中,“手”的運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第二、三階段的團體肖像畫中,畫面有了固定的時間和情節,讓觀眾不僅能夠看到人物的身份和特點,同時還能發現人物聚集在某一時刻。這在之前的團體肖像畫中是不存在的。在倫勃朗【Rembrandt】《夜巡》這件作品的畫面前景中心,站著一位公民警衛的隊長,李格爾引用了這位隊長簽署的一段話來描述這個時刻:“公民警衛的隊長向他的士兵們發出了出發命令。”李格爾解釋:“與觀眾之間的聯系不再通過那些投向遠方的正面凝視,而是那個指向特定方向的特殊關注點,也就是隊長那伸展出的手臂。它指向畫面外的觀者方向,毫無疑問,這預示著下一時刻,整個隊伍會在他的指揮下向著觀眾的方向行進。”4
注釋:
1.李格爾.《荷蘭團體肖像畫》英文版,Alois.Riegl“The Group Portraiture of Holland”,1905第62頁.
2.李格爾.《荷蘭團體肖像畫》英文版,Alois.Riegl“The Group Portraiture of Holland”,第63頁.
3.李格爾.《荷蘭團體肖像畫》英文版,Alois.Riegl“The Group Portraiture of Holland”,第103頁.
4.李格爾.《荷蘭團體肖像畫》英文版,Alois.Riegl“The Group Portraiture of Holland”,第2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