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紅霞 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農業局
遂昌縣是欠發達山區、生態屏障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烏溪江庫區。在生態文明興起的歷史背景下,遂昌縣依托獨特的自然條件、生態優勢和傳統的耕讀文明,順勢而為,把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原生態精品農業作為加快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舉措來抓,農業農村經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走出一條以鄉村休閑旅游為引領、一二三產統籌協調發展的山區經濟發展新路。
我們順應生態文明興起的歷史潮流,將傳統的生產方式、原生的自然環境和現代的管理、營銷手段有機結合,大力發展生態精品農業,實現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既支撐了農家樂鄉村旅游的發展,又提升了農業效益和產業競爭力。
1.堅持規劃引領。制定了《遂昌縣生態精品農業發展規劃》,為產業長遠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以“自然的環境、生態的理念、傳統的方式、健康的品質”為目標,引導建立生態農產品生產基地,對培育和發展生態農產品的合作社、企業給予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采取獎勵扶持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的方式推進農業產業化、開展標準體系認證、創建優質農產品品牌,有力促進了原生態精品農業的發展。在縣人代會表決形式通過關于加快生態農產品培育的決定,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全面限制合成化肥、農藥、植物激素和添加劑的使用,讓畜禽養殖回歸傳統,讓農作物種植回歸生態本原,生產更多凸顯自然之美的優質農產品,在產業規模、數量、質量、檔次、品牌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全力打造長三角地區生態農產品生產基地縣。
2.確保品質安全。我們以地方農業標準規范的形式,積極推行農戶誠信聯保機制,健全農產品可追溯體系,保證生態農產品的“鄉土味”。 例如七山頭土豬基地,為確保土豬肉品質,在各基地村設立一名管理員,兩名村主要領導為責任人,實行3-5戶連帶監督管理責任制,同時在各基地村配一名專業獸醫技術人員指導生產和做好防疫滅病工作。豬仔的進欄時間、出欄時間、吃的食物都要登記在冊,實行 “戶籍化”管理;建洋生態米,種植過程不施化肥、農藥,使用豬、牛糞和山泥灰等有機肥,用太陽能殺蟲燈誘捕、稻鴨共育等生態方式治蟲。以黃泥嶺土雞、金竹山茶油、湖山有機魚、建洋生態米等品牌引領的一批生態農產品迅速打響,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找到了最佳結合點。
3.搶占高端市場。在明確高端定位的基礎上,堅持兩條腿走路,全力打開兩個市場。一是以旅游市場為依托,豐富游客餐桌,設立展銷中心,讓游客親身感受和品味遂昌的生態美食,通過游客的口口相傳,實現在產地銷售,培育“家門口”市場。二是以高端消費人群為突破口,通過建立網上市場,在上海等大中城市設立直銷窗口,積極參加高層次的展示展銷會,我們先后杭州、上海、溫州等城市舉辦大型的推介活動,吸引了新華社浙江分社、農民日報、浙江衛視、浙江日報等主流媒體的聚焦,通過媒體宣傳把產品直接推向市場,減少流通環節,最大限度讓農民受益。
因地制宜發展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不僅是當前農村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是最能體現民富民樂的重要載體。
1.堅持服務為先。通過有效整合行政資源,出臺促進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設立農家樂發展專項資金,強化以農家樂經營管理、服務接待、農家樂烹飪、衛生安全等專業知識的培訓,引導農家樂經營戶以專業合作社、協會等方式,加強行業自律,聯手參與市場競爭。同時,大力開展“微笑遂昌、潔凈鄉村”活動,實施森林資源培育工程、村莊綠化行動、鄉村河道管理和全縣垃圾處理新機制,著力優化生態環境,推動農家樂的快速健康發展。
2.鼓勵全民參與。堅持以龍頭景區為引領,充分利用南尖巖、遂昌金礦、神龍谷等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及千佛山、竹炭博物館、溫泉等重點旅游項目,積極探索龍頭景區帶動周邊農家樂的組團營銷模式。強化全縣是一個大景區的理念,打造“金山林海、仙縣遂昌”的縣域形象品牌,提煉“健康、快樂、休閑”的鄉村旅游品牌,提升綜合競爭力。
3.豐富文化內涵。堅持文化為魂、鄉村特色,圍繞“樂在仙縣、富在遂昌”的目標,打造了一批各具特點、富含魅力的農家樂集群。如三井、桃源高山避暑型農家樂,王村口、獨山歷史文化型農家樂,小岱、大山生態觀光型農家樂,珠村畈、黃泥嶺垂釣耕讀型農家樂,紅星坪、湯沐園溫泉休閑型農家樂等。我們還提出“節慶文化常態化、傳統文化產業化、群眾文化職業化”的理念,成功舉辦了湯顯祖文化·勸農節、大柯攝影文化節、北界紅提節、鄉村美食節等十多個鄉村文化節慶活動,賦予了傳統農耕文化以時代氣息,拓展了新時期“三農”工作的文化內涵,提升了農家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近年來,遂昌縣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發展山區特色產業,加快建立以休閑旅游為引領、一二三產統籌協調發展的山區經濟發展模式,真正實現生態屏障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