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
休閑經濟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經濟形態,以休閑旅游為代表,由休閑消費需求和休閑產品供給構筑的經濟[1]。在我國農村地區,隨著近年來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入城鎮,加之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出現了大量的閑置房。這些閑置房從時間上來看,入住率低,主要集中在春節期間。如何用休閑經濟盤活這些閑置房,讓這些閑置房助推脫貧攻堅、促進地方經濟不斷發展,需要不斷研究和探索。
1.收入增加促使建房需求增長。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農戶收入的增加,促使農戶對建房的需求不斷增長。同時,收入增加也使農戶實現建房有了資金保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收入有了較大提高。特別是近十幾年來,隨著農村勞動力流向沿海等地區的城市務工,使農戶收入有了巨大的改變。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7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農民工月均收入達3485元。農戶的錢袋子有錢了,就會選擇改善住房條件。在此情況下,農村地區便新建了大量的農房。
2.勞動力輸出。勞動力輸出,既是農戶實現增收的主要途徑,也是農村閑置房產生的主要因素。據統計,2017年全國外出務工農民工達17185萬人,比2016年增加251萬人。農民工一旦外出務工,隨之而來的便是留下的大量閑置房。根據外出農民工流動的規律,這些閑置房居住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春節期間,其他時間則無人居住,或少有人居住。即使有人居住,按人均面積來衡量,也是沒有實現有效利用的。
3.流轉困難。農民工在城鎮務工的過程中,不僅收入有了巨大的改善,生活習慣也漸漸地融入城鎮生活。同時,收入的增加使他們有了在城鎮買房的可能。所以,部分農民工會選擇在城鎮長期居住。而另一方面,農村的閑置房卻難以流轉。一是不動產登記進展遲緩。當前,雖然我國對農村宅基地和農房等已開展不動產登記,但進展緩慢。二是需求低迷。市場經濟,供求關系決定最終實現交易的成功與否。就農村閑置房而言,供給是有了,但需求低迷。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其它手續完備,也是難以實現閑置房流轉的。
1.農戶有愿望[2]。有調查顯示,農村閑置房普遍面積大,且多為新建住房,結構較好。同時,外出農民工也希望在其外出期間,有人承租其閑置房,或幫其打理,以此來實現經濟收益?;诖?,盤活這些閑置房是存在先決條件的。
2.政策在改善。當前,雖然我國農村地區的發展較為欠缺,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行鄉村振興戰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說“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之2018年中央1號文件,說明我國的農村發展政策在不斷改善。因此,在今后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盤活農村資源是可行的。
3.休閑旅游需求不斷增長。隨著我國人均收入的不斷提高,人們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的基礎上,對精神的追求也越來越渴望,休閑旅游就是其中之一。據統計,2006年,我國國內旅游總人數僅為13.94億,2015年卻達到了40億[3]。而回歸鄉村,體驗鄉村,近距離接觸鄉土氣息,就是實現休閑旅游的一種方式。所以,用以休閑旅游為代表的休閑經濟盤活農村閑置房,是有需求的。
1.明確產權。要用休閑經濟盤活農村閑置房,必須要先對閑置房進行不動產登記。從目前的情況看,要著以下工作:一是配強農村權籍調查隊伍。農村權籍調查工作,任務重責任大,必須有強有力的隊伍協助完成。二是盡快調查清楚農村宅基地和農房的情況。要摸清農村宅基地和農房的面積、使用權所屬人等情況,為開展不動產登記打下基礎。三是轉變工作作風。地方政府要以攻堅克難的工作作風切實做好不動產登記工作,既要不登記錯,也要不漏一戶。
2.優化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房屋是用來住的,以休閑旅游為目的的居住也是一種形式。要盤活農村閑置房,營造適合休閑旅游的居住環境,就必須打造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要從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入手,著力改造和提升。一是借助國家政策,優化道路、通信、電力、村貌等的建設,提供生活便利、休閑舒適的基礎設施。二是提升人文建設。著力衛生、生活習慣等建設,提升農村整體的人文環境。
3.統一管理。要積極引入專業管理企業,以打造適合休閑旅游的生活環境為目的,實現統一管理。一是農戶以閑置房的使用權入股村級合作社,村級合作社對入股農戶的閑置房進行整合打包,并尋找專業管理企業進行合作。二是進行管理和監督。村級合作社代表農戶與專業管理企業訂立合同,委托企業對閑置房進行管理,村級合作社對企業的管理行為進行監督,產生的經濟效益由農戶、企業、合作社三家分享,所占比例從大到小依次為農戶、企業、合作社,具體比例可三家協商。三是政府對閑置房的統一管理提供政策支持。為農房的不動產登記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務,為合作社尋找合作進行牽線搭橋,為專業管理企業的管理提供政策傾斜。
4.發展特色休閑品牌。閑置房實現統一管理后,居住的硬件設施已經具備。下一步要圍繞休閑旅游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吸引有休閑旅游需求的顧客去實現休閑消費,用休閑消費去創造經濟效益。針對特色休閑旅游品牌的打造,每個地方各有不同,但應遵循一定原則。一是統一規劃。特色休閑旅游品牌應包括住、吃、玩一條龍,要以人文本,重視休閑旅游體驗。二是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休閑旅游品牌不能都搞一個模式,要結合地方實際,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休閑品牌,讓顧客享受到不一樣的休閑體驗。
5.重視人才。發展休閑經濟,必須要有人才。當前,農村地區最缺乏的就是人才。有技能、有才華的年輕人早已出外就業;有知識、有經驗的離休干部又因長期在城鎮工作形成的生活習慣或幫子女在城鎮帶孩子而選擇在城鎮居住。導致農村留下的主要以老人和兒童為主。因此,要召回人才。一是提供就業崗位和提高就業報酬。要讓人才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就業報酬和外出就業相比也相差無二,或者報酬更高。二是打造就業發展前景。農民工在外務工,不僅離家遠,工作前景也是難以滿意。要打造返鄉人才的就業前景,讓返鄉人才覺得,這是他愿意干一輩子的工作。三是著力保障制度。農民工外出就業,企業并未為他們購買相應的社保,他們最擔心的是,自己老了之后如何辦。因此,要用保障制度解除返鄉人才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