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莎 湖北天域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2016年5月1日開始,在建筑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生活服務業中全面推行“營改增”,對相關企業的稅務管控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筆者針對建筑業“四流合一”稅務管控的討論分析具有現實意義。
建筑企業發展實踐中為了有效規避物流、合同流、資金流、票流不夠完整與協同統一,進而使得在涉稅的過程中不能進行合理的抵扣增值稅情況的發生,首先應該思考的就是要進一步強化合同的管理力度,切實保證“四流合一”,所以筆者認為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業相關企業發展實踐中所進行的稅務管控,合同管理是重中之重。第一,企業在實施采購的過程中,與供貨商簽訂采購合同的時候,務必增加發貨人約定。如果在實施采購活動的過程中,發貨人與銷售方不一致,而是“另有他人”的情況,在合同中必須要注明為采購一方提供發貨服務的是銷售一方的貨源供應商;與此同時,還要在合同中注明并且附上發貨人并不是銷售方的證明憑證,如在采購活動實施的過程中,銷售方與發貨方所簽訂的長期合作協議等。第二,在簽訂全部合同的過程中,企業一定要注意簽訂合同的雙方(或者多方)的企業名稱等細節性問題,與此同時還要在合同中明確提出需要開增值稅發票的相關約定,從而切實保證發票開具方與和合同簽訂方的一致性。
在我國企業流轉稅體系當中,增值稅是唯一一個被納入到刑法強制性規定的稅種,在我國《刑法》第205條中明確規定違反增值稅發票管理相關規定的企業或者個人應該接受刑法制裁,這就表明“營改增”之后,相關企業對于增值稅發票的管理是企業稅控管理的重點所在。國家稅務管理部門明確規定,購貨一方在訂購活動中所獲得的增值稅發票上的名頭如果與銷售方的名頭不一致就認定為偷稅行為[1]。所以在實施稅控管理的過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的切實保證所獲得的增值稅發票滿足“三流合一”的要求是需要重點完成的工作內容。“三流合一”就是支付訂購款項的單位、出具稅務抵扣憑證的單位、提供相關服務的單位必須是一致的,并且在實踐當中,支付相關款項的單位、接受抵扣憑證的單位、接受服務的單位三者也必須具備統一性與一致性。只有達到上述“三流合一”的增值稅發票才能在涉稅的過程中申請稅金的抵扣,否則將不具備參與抵扣的資格。但是就目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在建筑行業的發展實踐中,納稅人與經營人不一致的現象是非常常見的,例如常見的轉包行為、掛靠行為等。在全面推行“營改增”之后,存在此類經營的企業必須要注意對自身的經營管理模式做出相對應的調整,盡量避免不可抵扣問題的出現。
在建筑行業領域中,那些規模較小的企業組織由于自身技術、資金等因素的影響與制約,很難在復雜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工程項目,所以在建筑業當中分包、掛靠的情況是廣泛存在的,實際上這屬于一種不規范的經營模式[2]。“營改增”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這種經營模式無疑會增加企業稅收負擔,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因為分包、掛靠等現象必然會導致物流的不一致,這樣一來就無法滿足“四流合一”的增值稅抵扣要求,而物流是企業開展全部業務的第一個步驟,所以進一步加強物流管理力度的重要意義凸顯了出來。為避免物流不一致的現象,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禁止轉包、分包、掛靠等不規范化的經營模式存在,可以將之前經營當中那些掛靠的單位組織轉變為總包——分包的經營模式。另外,項目的中標單位不能將全部工程項目分包出去,這樣就會被認定為違法轉包的行為。
建筑項目的施工行為往往時間跨度比較大,并且呈現出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在實踐中投放出去的資金需要很長的周期才能實現回籠,基于這一點建筑企業的資金壓力往往是非常大的,容易在經營生產實踐中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所以,進一步強化資金管理也是“營改增”背景下稅控管理實踐中需要集中思考的問題。受到行業特征的影響資金問題是比可能不出現的,但是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去統籌規劃,盡量減少工程項目款項的拖欠問題,盡量減少墊資的數量來避免增值稅發票不能及時抵扣的情況發生。若想實現對這一問題的有效解決,還是應該從合同管理著手,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就應該明確提出款款項的支付細則,經過雙方協商一致規定出款項支付的具體地點、方式以及時間等等,同時還要約定如果出現款項拖欠應該承擔的賠償責任。
希望通過文章的闡述可以使得建筑企業清晰而深刻的意識到在“營改增”背景下,企業稅務管控過程中的重點所在,通過不斷的強化合同管理、物流管理、發票管理、現金管理的實現稅務管控的科學化推進,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