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博 王雷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企業中的統計分析是指運用統計方法及有關知識,定量與定性結合,是滿足企業運營生產而從事的研究活動,是促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高效開展的重要管理手段[1]。在公司的運營活動中,通過挖掘數據深層次的關系,將數據匯總整理并綜合運用,以輔助公司的運營計劃管理和重要發展策略的決議。統計分析應用領域廣泛,包括運用統計方法所形成的經濟分析、會計分析等領域[2]。對于軍工科研院所經營過程中的統計分析工作,因行業特征而區別于一般統計。通過客觀量化分析各項生產活動、經營成果,對企業生產經營進行全程動態監控,發現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管理漏洞,查找原因并制定相應措施,以便不斷改進工作,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最終保證企業各項計劃任務的達成。統計分析工作已經得到了各類企業的廣泛關注與應用。
(一)完整反映客觀情況。統計分析綜合反映企業在某一時點或特定時期內的情況,具有點面結合的特征。就點來看,它可以反映企業目前的各種社會與自然屬性,反映企業的機構、人員、資產、負債等各方面情況。就面來看,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發展、產品質量以及科技開發、市場營銷、財務盈虧等方面的情況,對未來趨勢也能進一步預測。綜合搜集和整理后的數據,相比其他數據報表更為系統、全部和會集,更容易理解、閱讀和利用。
(二)經營活動監督管控手段。監督屬于數據分析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十分重要的職能。數據分析部門在對企業數據、資料收集過程中,能夠相對全面、如實地知曉行業經濟動態及企業運行發展狀況,因此數據分析部門可有效的擔負起對企業的多方面監督管理工作,包括落實企業運營發展相關政策方針、完成企業發展生產經營規劃以及實行企業一系列經濟指標等 [3]。
(三)參與企業決策制定。經過數據剖析,可以協助公司進行各項活動的決議計劃內容的實施與決定。一方面促使企業管理者及相關部門能夠完整客觀地了解企業經濟行為歷程、企業發展現狀以及企業發展方向,另一方面促使企業管理者及相關部門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進行企業決策、計劃制定,數據分析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將起到參與科學化決策的作用。
(一)統計分析參與科研生產。日常基礎統計任務要做到數據統計完整、準確、及時,達到數據統計工作的核心標準。按月度分析報告評價結果,基于數據統計的分數,保證了上報數據的高標準。數據基于所內考核體系及日常分析使用而形成統計數據,嚴格控制統計分析標準,為所領導決策提供支撐。
(二)重點任務跟蹤管理。積極探索出管理的有效方式,即“會議討論-過程跟蹤-效果反饋- 有效管理”,以會議形式做到監督檢查任務執行過程的目的,通過執行情況的反饋與改進做到對科研生產有效調度管控。對重點項目計劃進行過程跟蹤管理,各部門按進度節點定期反饋,按項目運營狀態分門別類,將執行過程中存在問題的項目,涉及設計、檢驗、電裝等問題在部門間進行溝通協調,嚴把運行質量關口,確保各項經營指標順利完成。
(三)制度體系搭建與優化。為進一步完善績效激勵與考核機制,提高經營管控意識,充分調動部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完成《項目核算管理辦法》、《部門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經濟運行管理辦法》的編制,制度結合“數據統計管理”及“專項報告分析”等統計分析相關內容,搭建管理體系框架,拓展業務分析,建立評價標準體系,形成日常事務與專項工作和諧共存的理論分析體系,有效指導日常科研生產統計任務及專項工作任務。
在實際開展企業運營分析報告編寫工作中重統計、輕分析,分析重點內容不突出,停留在描述現象的層面,無法深入業務挖掘出企業真正面臨和隱藏的問題,難以達到實際效果。一是要在經營分析報告內容編寫方面,加強對企業整體經營形式和對重點工作進展情況的分析判斷,將經營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揭露并提出改進措施,還要及時反映管理活動開展情況及取得的有益成果,為各部門提供相互學習借鑒管理經驗的平臺。二是要吸納領導對報告形式的意見和建議,將重點關注的內容與上級集團要求相結合,將總體情況分析與專項業務分析相結合,達到業經融合,對突出問題及難以協調的主要矛盾點以專題會議的形式,促使癥結點能盡快得到突破和解決。
企業掌握自身基礎資料最為真實完整,更偏重與企業歷史情況對比發展速度的分析, 不了解行業發展動態、行業發展趨勢、競爭對手的動態,在軍民融合的背景下將會置自身于不利之地。一方面,應定期分析宏觀及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充分考慮到企業所處的外部競爭環境。宏觀環境分析著眼于社會、技術、經濟、生態、政治和法律,這些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經營分析在對主要生產和財務指標進行重點分析的同時,應增加對業務外部經營環境和行業發展情況的追蹤分析,分析行業的現狀格局、發展趨勢、市場容量等,分析影響行業發展的因素。
綜合所述,企業還需加強企業統計隊伍的建設,既要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又要注重現有人才的培養,建立完善的用人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統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統計人員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適應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企業統計需配備專用軟件,提升信息處理速度,提高數據的準確性、時效性,加快企業統計手段新時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