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青 中國人民銀行鹽城市中心支行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迅速,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各個行業的發展,我國經濟也呈現出新常態。這一新常態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我國經濟目前正由高速增長狀態向中高速增長狀態轉變,表現出增長速度的新常態;第二,我國正在積極優化失衡經濟機構,促使其向平衡、健康的經濟結構轉變,表現出經濟結構調整的新常態;第三,我國相關經濟政策側重于保證經濟的總體穩定,并充分消化前期政策的刺激,促使其由粗放型刺激轉變為結構合理優化,表現出國家宏觀政策的新常態。
自黨的十九大以來,黨中央和人民政府基于對我國經濟新常態的表象及本質的正確認識與理解,出臺了一系列經濟政策以應對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及焦點問題。但是,就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改革方式及效果而言,國有企業對新常態下的內部審計工作的建設與規劃仍不完善,并缺少正確理性的對內部審計價值定位的統一認識。企業為了尋求在經濟新常態的大環境背景下的穩定生存與長遠發展,就必須要圍繞企業發展預期積極改革企業的核心管理理念,并及時發現并解決現有內部審計與企業發展現狀不適應的問題。
自我國進入經濟發展高速期以來,企業的發展就要求其內部審計工作不斷提升自身的優勢以提高企業的核心市場競爭力。不同于企業的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內部審計工作的中心側重于對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潛在運營風險的發現與挖掘,并積極推進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幫助企業迅速提升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求穩定的生存與長遠的發展。然而,我國大多數企業的內部審計仍然將保護企業經濟效益放在首位,過分重視業務操作流程以及財務資金的審計安全性。在合理的管理體制下,企業內部審計具有諸多作用與優勢。一方面,企業內部審計可以大大提高企業自身的經濟與社會價值。企業應轉變傳統觀念,重視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并建立健全合理的內部管理制度,著力于對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促進,在保證審計工作的效果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內部審計的成本,既有效節約了企業的資源,也提升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含金量。另一方面,企業應在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保證其與企業其他部門與工作的協作性和銜接性。內部審計工作具有監督企業日常管理與運營的職責,并承擔著與相關監督管理部門相同的監督義務。企業應營造良好的內部審計氛圍,建立較為完善的工作流程,加強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工作協作性,建立工作信息共享機制,最大程度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
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與建設必須結合新常態下的經濟現狀,并契合企業長遠發展的實際需求,針對企業內部審計的基本目標,積極實行企業內部審計的創新與改革。同時,要將企業的宏觀發展預期作為內部審計工作的出發點,促使內部審計工作流程的科學化與合理化,保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與質量,協同企業各相關部門實現企業審計工作的規范化發展。基于新常態背景下的經濟形勢,本文針對企業提升內部升級工作的價值提出了若干解決對策。
企業要樹立正確的內部審計意識,并營造較為良好的內部審計工作氛圍,并建立動態化的企業內部審計機制,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風險預警作用,以創新推動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優化與企業的穩定發展。一方面,企業核心管理層要把控內部審計工作,指導相關建設與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企業要成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安排業務水平過硬的專職人員與領導,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與規范化。
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最根本服務對象是企業長遠的發展,因此內部審計的目標始終是與企業的發展目標契合的。企業內部升級工作必須時刻關注企業中心工作與戰略發展方向,針對具體的日常管理環節與方法提出分析與改進策略,積極發掘企業日常運營中暴露出的漏洞與隱患,尋找合理的途徑解決阻礙企業發展的現實問題。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漸完善,我國社會發展呈現出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結構調整與國家宏觀政策等方面的新常態特征。在這一大環境背景下,企業為了尋求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穩定生存與長遠發展,就必須要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優化改革企業的核心管理理念,及時發現并解決現有內部審計與企業發展現狀不適應的問題。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具有有效控制企業運營風險與提高企業經營效益等作用。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需采取改革內部審計體制、實現審計方式創新、審計工作堅持以企業發展實際需求為核心等措施實現內部審計工作價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