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洪軍
有時我們從醫院看病回來,打開醫生給開的藥盒,發現醫囑與藥物說明書會有不同。不同點有兩個:一是劑量不同,二是應用范圍不同。這就讓不少患者產生了疑問:服用是按醫囑呢,還是說明書?
一般說來,應按醫囑服藥。其原因有二:一是確定服藥劑量的多少應依據病情的嚴重程度、肝腎功能、年齡大小、對藥物的接受程度、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等情況綜合判斷。藥物說明書一般較為簡單,適用于常規的情況,而醫生確定用藥劑量時要考慮很多因素,是一個綜合和權衡過程。比如在搶救有機磷農藥中毒時,阿托品的應用往往要大于說明上用量的數倍療效才好,這是實踐經驗,大家公認的,否則療效很差。二是應用范圍不同。通常情況下,藥物說明書是藥品獲得國家醫藥管理部門批準生產時編寫的,不經醫藥管理部門批準,藥物說明書是不能修改的,而藥物在應用多年后,藥物的療效和副作用逐步被醫生所認識,有的還被發現有了新的用途,所以這就有了醫生用藥超出藥物說明書適應證范圍的事。這樣的例子不少,比如氫氯噻嗪片,是一種利尿藥,但后來被發現其有治療尿崩癥的作用,就是說,原來使用促進排尿藥在治療尿崩癥時反而起到了減少排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