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頭頸部生了癰瘡,試了很多方法沒有用,請專家提供個方子。
專家點評:
癰瘡是潰瘍的一種,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害毛囊和皮脂腺導致的,常發于頭頸后面及背部。中醫認為,人體外感病邪、內郁濕熱火毒會引起抵抗力下降、代謝不佳、經絡運行受阻、氣血凝滯,從而生成癰瘡。其化膿的病機是“熱勝肉腐”。治療上應以清熱消癰、祛腐生肌等為主。
推薦一個方子:取黃豆500克,在涼開水中浸泡6~8小時,去皮后放入碗內,搗爛成泥狀,倒出黃豆渣中的水,加入300~500毫升蜂蜜,調成糊狀。消毒創面后,將調好的黃豆膏敷在創面上,蓋上紗布,用膠布固定,早晚各換藥一次。
從藥效角度看,黃豆有健脾寬中、涸燥消腫、清熱解毒、益氣等功效,外用能治多種皮膚病,敷于瘡面上,能吸附組織的滲出液。《本草經》記載:“生黃豆,味甘平,涂癰腫,煮汁飲……止痛”;《隨息居飲食譜》也有“治諸癰瘡:黃豆,浸胖搗涂”的記載。其治病機理與黃豆成分抗炎、抑菌和鎮痛作用有關。研究表明,黃豆主要成分黃豆異黃酮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菌性,黃豆皂苷還有改善炎癥的作用。蜂蜜有補中潤燥、解毒、止痛的作用,對一些感染性疾病有特殊功效。蜂蜜黏稠性強,敷用可使空氣中的氧不能進入,形成適合組織生長的濕潤環境,控制細菌繁殖,避免化膿,有利于創面愈合。兩味合用,對癰瘡能起到較好的清熱抗菌、消腫止痛、促進愈合的作用。上方用于癤腫、皮膚潰瘍、扭傷紅腫等,也有一定療效。
需注意,應避免擠壓癰瘡(尤其是面部),以防細菌擴散。飲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最好不吃魚蝦、羊肉等腥味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