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道俊 陳小飛 顏理海
我國把每年9月定為“腦健康月”,9月16日為“腦健康日”,以期加強大眾對腦健康的重視。在所有疾病中,腦血管病的致殘率是最高的,其中70%以上都留下了各種各樣的后遺癥。這也在告誡我們,“頭”等大事切莫忽視。
1.心理調攝:關鍵在于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定。可以通過欣賞音樂、習字作畫等方法進行心理調攝,寓情于物,實現身心愉悅。
2.飲食調攝:中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尤為重視固護脾胃,通過飲食調攝保持脾胃健康,做到飲食多樣化,食要定時、限量,食宜清。
3.起居調攝:起居規律,睡眠充足。中醫提倡順應四季氣候消長的規律和特點,及時增減衣物,合理安排勞寢時間,使人體與自然變化相應,保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居住環境以安靜清潔、空氣流通、陽光充足、溫度濕度適宜為好,注意勞逸結合。
4.體質調攝:修身養性,形神共養,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增進身心健康。根據不同的體質特征,選擇相應的措施和方法。人的體質大多有氣郁、痰濕、血瘀、陰虛陽亢等之分,據此日常可采取相應體質的保健方法。
飲食保健:建議多吃小麥、高梁、蒿子稈、香菜、蔥、蒜、蘿卜、洋蔥、苦瓜、黃花菜、海帶、海藻、橘子、柚子、玫瑰花、梅花等行氣、解郁、消食、醒神之品。睡前避免飲茶,咖啡等提神醒腦的飲料。
推薦食療方:菊花玫瑰茶飲。杭白菊4朵,玫瑰花2朵,90℃水沏,可經常服用。
穴位保健:選穴太沖(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膻中(位于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指壓太沖穴和膻中穴,每次按壓操作5~10分鐘,每日2次。
運動保健:每天宜進行0.5~1小時的有氧運動,中醫八段錦的“左右開弓似射雕…雙手托天理三焦”可做1~3遍。
飲食保健:以清淡為主,多吃薏米、菌類、紫菜、竹筍、冬瓜、蘿卜、金橘等健脾、化痰、祛濕之品。
推薦食療方:薏米冬瓜湯。薏米30克、冬瓜150克(鍋中慢火煲30分鐘),本湯具益氣健脾、利濕之功效。
穴位保健:選穴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髕韌帶外側凹陷中下3寸)、豐隆(位于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肌的外緣)。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指壓足三里穴和豐隆穴,每次按壓操作5~10分鐘,每日2次。
運動保健:每天應有規律進行有氧運動。中醫八段錦的“調理脾胃需單舉”“雙手托天理三焦”可以每天做1~3遍。
飲食保健:建議多吃黑豆、黃豆、香菇、茄子、油菜、羊血、海帶、紫菜、芒果、橙子、柚子、山楂、玫瑰花、綠茶、紅糖、黃酒、葡萄酒、白酒等活血散結、行氣疏肝解郁之品。
推薦食療方:黑豆川芎粥。黑豆20克、川芎6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川芎用紗布包裹,和黑豆、粳米一起水煎煮熟,加適量紅糖)。本粥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穴位保健:選穴血海(位于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內關(位于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指壓血海穴和內關穴,每次按壓操作5~10分鐘,每日2次。
運動保健:每天應進行規律的有氧運動,避免劇烈及過量的運動,中醫八段錦的“左右開弓似射雕”“雙手托天理三焦”可以做1~3遍。
飲食保健:建議多吃甘涼滋潤的食物,如黑大豆、黑芝麻、兔肉、鴨肉、百合、豆腐、豆漿、燕窩、銀耳、木耳、甲魚、干貝、番茄、葡萄、柑橘、香蕉、梨、蘋果等,少吃羊肉、狗肉、辣椒、蔥蒜等性溫燥烈之品。
推薦食療方:蓮子百合煲瘦肉。蓮子(去芯)15克、百合20克、豬瘦肉l00克、鹽適量,本湯具有益氣安神、清心潤肺之功效。
穴位保健:選穴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緣后際)、太溪(位于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中)。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指壓三陰交穴和太溪穴,每次按壓操作5~10分鐘,每日2次。
運動保健:每天應進行規律的有氧運動,如慢走、游泳、打太極拳等。中醫八段錦的“五勞七傷往后瞧”“兩手攀足固腰腎”可以做1~3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