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云 林永和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它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
霜是水汽凝成的,那么水汽是怎樣凝成的霜呢?陸游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說明寒霜出現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天的夜晚天上沒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開了被子,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攝氏度以下,不多的水汽就會凝結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結構疏松。霜只能在晴天形成,所謂“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
作為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時天氣漸涼,秋燥明顯,燥易傷津。霜降以后,氣溫不斷下降,更是感冒最易流行爆發的時期。所以這時要根據節令特點來調節機體、滋養五臟六腑和預防疾病。首先,飲食調養強調潤燥,且宜平補,要注意健脾養胃、調補肝腎,可多吃健脾養陰潤燥的食物,如芝麻、蜂蜜、銀耳、青菜、蘋果、香蕉等。另外,晚秋時節的肅殺景象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導致抑郁。這時應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羊肉和豆類等,適當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登山等集體活動,有益于調暢情志。另外,霜降時節還應注意保暖,并不是人人都適合“秋凍”,對抵抗力較差的老年人來說,應及時關注天氣,及時增加衣服,以免濕邪、寒邪入侵,導致生病。這個季節也是皮膚瘙癢等疾患的好發季節,要注意避免吃刺激性較強的食品,以免誘發或加重皮膚病。
民間還有霜降吃柿子的習俗。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家境貧寒,經常是有上頓無下頓,故此乞討為生。某年霜降節,已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餓得兩眼發黑、四肢無力。當他跌跌撞撞走到一個小村莊時,頓時眼前一亮,村邊一處爛瓦堆里長著一棵柿子樹,上面結滿了紅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見,興奮極了,心想天無絕人之路。于是他使出渾身力氣爬到樹上,吃了一頓柿子大餐,這才從閻王爺那里撿回了一條小命。朱元璋稱帝以后,有一年霜降時節領兵再次路過那個小村莊,發現那棵柿子樹還在,上面依然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面對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緒萬千,正是這棵柿子樹才使自己免于成為餓殍。他仰望著這棵再平常不過的柿子樹,緩緩脫下自己的紅色戰袍,親自爬了上去,鄭重其事地把戰袍披在柿子樹上,并封它為“凌霜侯”,這才依依不舍地離去。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逐漸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習俗。柿子一般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這時候的柿子皮薄味美,營養價值高,藥用價值也很高。生柿能清熱解毒,是降壓止血的良藥,對治療高血壓痔瘡出血、便秘有良好的療效。柿子口感雖好,但是吃時應適量而止。一般認為,不要空腹吃柿子(尤其是柿子皮),不要將柿子與含有大量蛋白質的水產品同食,也不宜將其同含纖維多的食物一起食用。
原料:山藥500克, 白 糖、植物油、清水、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山藥削皮洗凈,切成滾刀塊,備用;植物油燒至五成熱,把山藥放入油內炸透,至金黃色,撈出,控凈余油;用清水將白糖化開,用慢火炒至白糖由稠變稀,能拔絲時,倒入山藥,離開火眼,顛翻炒勻,使糖汁完全粘在山藥上后,倒在抹香油的盤子內即可。
用焦糖炮制過的山藥,補腎抗毒的功效會增強。
原料:鵪鶉蛋15個,干銀耳10克,口蘑4朵,番茄1個,油、鹽、蔥花、雞精適量。
做法:干銀耳泡發備用;鵪鶉蛋加入涼水煮熟,去皮備用;泡發的銀耳撕小塊備用;口蘑、番茄洗凈切片;鍋中加少許油爆香姜末,放入銀耳,加入適量的清水,放入口蘑和鵪鶉蛋,大火煮5~8分鐘后加入鹽,再放入番茄片繼續煮上3分鐘,加入雞精調味,最后撒上蔥花關火。
潤燥養陰,潤膚美肌,老少皆宜。
原料:西蘭花1顆,干香菇10朵,輔料有油、鹽、生抽、蠔油、花椒、蔥、蒜、雞精。
做法:西蘭花分成小朵,菜梗去皮切片;鍋里燒水放少許鹽,將西蘭花燙煮半分鐘,然后在涼水里沖一沖;香菇熱水泡發,切小塊;蔥蒜切末。熱鍋倒油,倒入蔥末、花椒爆香,倒入香菇、西蘭花翻炒,加少許生抽、蠔油,翻炒至西蘭花熟;加入蒜末,翻炒幾下,放鹽、雞精即可。
抗癌,增強免疫力。